http://116.55.251.204/Img/2019/7/m201907162c0da84cbcf447be8705d0428800034a.jpg
近年来,我州立足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始终把“文旅深度融合”作为提升旅游品质的必然选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唯一路径,巧用“加减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9-07/17/020936.html

等待处理…

我州以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2019年07月16日  浏览量:4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近年来,我州立足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始终把“文旅深度融合”作为提升旅游品质的必然选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唯一路径,巧用“加减乘除”,着力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抢抓机遇做“加法”。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当前,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无缝结合、如何打造新的旅游产品成为一门新课题。对此,我州围绕游客喜闻乐见的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需求,进行旅游产品的重新组合、包装和宣传。2019年重点推进的68个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云南白药大理健康养生创意园、大理古城特色小镇、巍山古城特色小镇、杨丽萍大剧院、太和城遗址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稳步推进。强化旅游厕所旱厕消除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力度,加快推进2019年旅游厕所建设任务。

优化布局做“减法”。坚持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跳出洱海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文旅品牌提升,推进旅游与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洱海流域周边县旅游产业发展,旅游转型升级加快,全域旅游均衡发展态势凸显。大理将以旅游演绎项目、观光项目来打造体验式生态游新产品,并用新产品来支撑,把旅游产业布局调整为从苍洱单中心到多中心覆盖的规划。如巍山县承载着悠久南诏文化的起源文化,并且融合了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巍山古城及周边村落别具风味;剑川有清幽原始的沙溪古镇、以白族为代表的浓郁民族风俗以及石宝山歌会为代表的传统非遗文化等,都是可以加以利用和挖掘的旅游元素。2019年,我州将紧紧围绕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积极推动大理州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型,实现旅游产业从苍洱单中心引导向12县市全域多中心发展。

提质增效做“乘法”。围绕“文旅融合”的要素支撑,大力推进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体验式旅游产品。积极推行“明厨亮灶”工程,打好“绿色食品牌”,按照“一县一桌席、一地一风味”的目标,打造“大理味道”特色餐饮品牌体系,全面提升“吃”的品质。加快高端品牌酒店建设和引进工作,规范发展精品民宿客栈,全面提升“住”的品质。加快滇藏等7条省级精品自驾旅游重点线路大理段和自驾车营地建设任务,推进美丽公路和自驾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行”的品质。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创新大理百种新玩法,全面提升“游”的品质。加强传统旅游商品提质升级,依托“天天三月街”、大理古城、喜洲、周城、鹤庆新华村等景区基础,培育打造诚信经营的综合购物街区,全面提升“购”的品质。大力发展文化、体育、风情、演艺、消遣、主题类旅游娱乐,全面提升“娱”的品质。

破除障碍做“除法”。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单一景区景点、过度依赖门票经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市场监管多头管理等传统思维定式,把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其中,真正实现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进一步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消除现有执法手段分割、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弊端,构建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在“旅游革命”过程中逐步淘汰落后的发展方式、低端的产品服务和不适应市场的“小散弱”企业,实现旅游产品向高品质转型、旅游商品向高附加值提升、旅游品牌活动向高端化发展。 周应良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大理市辖区医疗机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整改工作推进会召开
下篇:我市召开市容市貌整治专项工作会议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