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是一面明镜,它能折射出一座城市交通文明的程度和行人的文明素养。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大理市积极倡导“车让人·礼让斑马线”行动,笔者认为,在此行动中,要实现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必须“车让人”的同时,行人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做到“礼让车”。
首先,斑马线是供行人横过道路时使用的,是行人的安全线、生命线,神圣不可侵犯。礼让斑马线,体现出路权与公民生命健康权相比,公民生命健康权优先,是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尊重。“车让人·礼让斑马线”,具体应该做到:一是要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一种驾车习惯。当前,大理市倡导“车让人·礼让斑马线”行动,许多市民感到不习惯,这是因为前期自己没有养成礼让斑马线的驾车习惯。逐步养成礼让斑马线的习惯后,礼让斑马线就会成为我们的一种驾车常态,很自然、很舒坦。二是礼让斑马线要做到先慢、先停、先让。要让出一种文化、让出一种文明、让出一种礼仪,而不是车飞奔至斑马线才紧急刹车,发出揪心的刹车声,吓得行人一身冷汗。三是在“车让人·礼让斑马线”行动中,我们应该对其中的“车”作广义理解。不仅小汽车、公交车应该礼让斑马线,而且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电动车都应该礼让斑马线。避免小汽车、公交车已经礼让斑马线,而摩托车、电动车却与行人争抢斑马线行为发生。
其次,在“车让人·礼让斑马线”行动中,行人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做到“礼让车”。具体应该做到:一是要明确虽然车辆是人在驾驶,但是车辆是机械,是机械就会有惯性的道理。在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行人不能“应急反应式”地过斑马线,以防车辆在惯性的作用下与行人发生碰撞造成伤害。二是在有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要尽快在绿灯亮的时间内通过斑马线。不能像逛公园、逛商店那样一摇一摇地过斑马线,也不能在斑马线上与自己的小孩玩耍嬉戏,更不能在斑马线上玩手机、站立打电话。遇到行动迟缓的老年人,要伸出友爱之手牵一牵,让老年人在年轻人的帮助之下,尽快在绿灯亮的时间内通过斑马线。三是在部分没有交通信号灯而行人又较多的斑马线,如泰兴市场、西窑菜市场和洱海宾馆等大门前的斑马线,社会志愿者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人为地调控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时间,让人和车都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各自通行。否则,在车一直礼让斑马线的状态下,斑马线上始终都有行人通过,车辆通行不了,造成整条道路交通堵塞。
总之,在开展“车让人·礼让斑马线”行动中,“车让人”与“人让车”,就好比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是辩证联系的。我们要实现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在“车让人”的同时,行人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做到“礼让车”。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