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这片蓝,这片醉心的蓝,是大理之魂。魂在,幸福不败,日子饱满,梦想绚丽。
原本,世界有多大,蓝就有多大。可一只只黑色的手,不断地去采摘,去蹂躏,去毁坏,以致越来越小,成为稀有之物。
多少河流病入膏肓,多少湖泊面目全非,多少田野荒草萋萋,多少人心布满利欲。鱼儿失去清波,鸟儿失去暖巢,花儿失去沃土,生活失去色彩,生命失去活力。名叫霾的魔鬼,将天空的蓝撕碎,将心情的美撕碎,将阳光的灿烂撕碎,将城市的繁华撕碎。人们被霾蒙住眼睛,掐住脖子,无力挣扎,畏怯丛生,欲逃无路。
幸好,大理依然完好地保留着洱海这片蓝。这比金山银山还珍贵,比什么都令人欢心和振奋。拥抱这片蓝,便会拥有无尽的富足感,愁云便会散去而满脸悦色。
洱海之蓝,孕育出大理的多姿和多彩,孕育出大理的多情和多梦。
大理,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这里有厚重的历史,随处都能触摸到唐代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的遗韵,古楼见证时光容貌,城墙讲述英雄故事,三塔书写天地诏书;这里有绝美的景色,下关风吹动季节的芳心,上关花迷醉蜂蝶的翅膀,苍山雪擦净昼夜的暗斑,洱海月照亮爱情的彩衣;这里有浓郁的文化,三月街串着千年的热闹和繁盛,崇圣寺以佛音洗礼人们的灵魂,金梭岛留有天上仙女的倩影和地上南诏王家的足迹;这里有独特的民俗,绕三灵迎接各路神灵,三道茶招待各路嘉宾,三弦弹响苍洱情意。
到大理,在洱海边,心会静下来,心会净起来。
杂念被风吹散,忧烦被蓝消融,感觉身轻如燕。原来苦苦追寻的东西,还不及一片小小的蓝;原来苦苦行走的大半辈子,还不及这里的半日闲情。放下,是另一种获得。洱海之蓝,是悦享之蓝,更是智慧之蓝。
世代居住在洱海边的白族及其他民族同胞,无疑是最有福之人。他们每天都以激昂的精神、优雅的姿态面对生活,或在肥沃的田野里耕种,或在幽静的山间放牧,或在清澈的洱海里打鱼,或在茂密的大青树下闲聊,或在喜庆的节日里对歌,或在别致的阁楼中读书……他们以洱海为中心,勾勒和描绘出人生的充实与美好。他们深知,一切的一切都是洱海馈赠的,他们视洱海为掌上明珠,视洱海为母亲,从不会对其有丝毫的亵渎,不会对其有丝毫的污染和伤害。故反过来,洱海遇到这样的民族,无疑也是最有福之湖。
与这片蓝相伴,可以有所思,也可以无所思。海菜花随波飘动,犹如星光闪闪;水鸟忽而钻入水里,忽而露出水面,玩着捉迷藏的游戏;船头的阿鹏,船尾的金花,撒下金色的网,打捞起水灵灵的欢乐和美梦;望夫云从传说里飘出来,在现实里依然鲜活和圣洁。眼前的一景一物,都令心弦颤动,激活麻木的神经及尘世。
蓝,是乡愁的颜色。很多地方,楼房同一面孔,街道同一面孔,生活方式同一模式,声音语言同一腔调,无特色,无个性,无品味。身居其中者,陌生感日益增强;外出寻梦者,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大理,因有这片蓝,显得出类拔萃,能留住温情,能让人记得住乡愁。洱海不褪色,乡愁不枯竭。
守住这片蓝,就等于守住了我们的魂。魂不在,再多的财富都将失去价值,再庞大的躯体都将毫无意义,再雄伟的构想都将轰然塌陷。每个人都有护魂的责任和使命,让诱惑在正义中灭亡,让恶念在良善中灭亡,让罪孽在大爱中灭亡。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的魂!
洱海,这片蓝,这片醉心的蓝,属于大理,属于云南,属于中国,属于全世界和全人类。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