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9/5/m20190521c34c82b9e24b46a9b461c5e3a23df904.jpg
“没有洱海的清澈,就没有大理的未来”,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深远。是的,洱海流域的生态保护至关重要。保护“母亲湖”,关系洱海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9-05/22/020378.html

等待处理…

洱海清·大理兴·生态美·家园情

作者 杨中兴
2019年05月21日  浏览量:5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没有洱海的清澈,就没有大理的未来”,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深远。是的,洱海流域的生态保护至关重要。保护“母亲湖”,关系洱海流域近百万人民的生存,关系“洱清清,大理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人间,必须铁腕治湖,保护洱海。

千古以来有句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然而要让洱海水清澈,必须抓住她的源头治理,即苍山十八溪、洱源三条入湖河流、凤仪两条入湖河流的修复和治理;必须抓住森林湿地这个“牛鼻子”,生态兴、文明兴,生态衰、文明衰。洱海蓝藻暴发,污染乱象频出,环境危机潜伏,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十八溪和洱海会是什么样子?没有湿地,洱海水怎么净化和储蓄?没有洱海水的清澈,洱海流域的人民和动植物怎么存活和生长?所以,森林湿地是洱海保护的生命线。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也就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苍山的森林和洱海流域的湿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苍山十八溪治理关键在森林植被,必须要青山常在,才能碧水长流。因为要防止水土流失,关键就是要林木茂盛。洱源和凤仪的入湖河流源头不绿化,入湖水质怎么清澈?洱海南北长40.5公里,东西宽9公里,周长214公里,平均水深15米,透明度为8.2,不靠森林湿地功能,旱季不能保持水位,雨季不能防洪涝,水质清澈就不能保证,因为生态不平衡。这是治本之策,本固则源清,源清则湖清。

保护洱海必须保护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抓好抓实森林湿地这道洱海的生命线。保护苍山十八溪,封山育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洱海周边建设修复湿地,种植水生净化草木,环海公路加大绿化力度,公路两旁营造树林和防尘吸尘绿色植物,等等。

森林湿地是保护洱海的生命线,网格化管理必须科学化、规范化,苍山十八溪以及洱源和凤仪入湖河流流经的村镇要把“三清洁”写进乡规民约中,成为制度化的约定俗成。美丽乡村游和环洱海游必须铁腕治理,力戒急功近利、功利化、商业化,以免造成人为污染。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水净和空气清新是“海陆空”同步同行的新常态,不能空喊口号,不见行动,要开拓创新,奋力前行!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森林湿地,就是保护苍山、保护洱海,所以铁腕治理污染乱象之后,就要按照洱海流域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清洁生产,提倡绿色化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做到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绿色化,生活空间美丽幸福绿色化,生态空间山青水秀自然化,并给银苍玉洱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洱海流域是文献名邦文化的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大理的重要讲话,我们应该铭刻在心。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人间,我们就要在洱海保护上,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路径来建设好美丽幸福的新大理。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市文化和旅游局举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宣讲会
下篇:大理大学“学生骨干宣讲法”让思政课接地气入人心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