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大理人都有着一个与“母亲湖”洱海的故事。
虽然我老家不在洱海边,但说起与洱海的故事、与洱海的缘分,那可一点亦不比洱海边的人故事少、比洱海边的人缘分浅。
母亲的老家在大理古城洱海之畔的大理镇上鸡邑,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过去交通虽然不方便,但母亲每年都要从下关回娘家两三次,而且都是步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0多岁的我每次与母亲回娘家,总是少不了到洱海边、田野中玩耍、捉鱼虾抓泥鳅,每次玩得乐不回家。记得有一次,与当地几个小伙伴亲戚到洱海边的田间去玩,见田间里的沟渠内有很多从洱海里游上来的鱼,一时兴奋的我顾不上脱掉鞋,便跳进沟里去捉鱼,见惯了洱海里的鱼、显得几分麻木的几个小伙伴见我如此高兴,随后也跳下沟里帮我一起捉鱼,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便捉到了五六斤鱼。见着如此多的鱼,满身泥水的我忘记了寒冷,高兴不已,可几个小伙伴却不以为然,笑我少见多怪。晃眼之间,时间已经过去40多年,但那捉鱼的快乐情景仍难以忘却,心里常想,如果现在的洱海像过去一样多好啊!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都说洱海边长大的女孩子漂亮温柔,这大概与她们天天与水在一起有关吧!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到谈婚论嫁的我,虽有热心人“做媒牵线”给介绍对象,但或许是缺少缘分,抑或其他原因,都是无果而终,最终选择了生长在洱海边的现任妻子。出生在苍山斜阳峰脚下的我,每次与亲友闲聊时,常戏称自己和妻子是“山水组合”。或许对洱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论婚前婚后、还是现在,每次与妻子回家,我都要到海边走走看看,享受海风的吹拂,有时用双手捧起海水就喝,有时就干脆下海游泳,尽情享受在洱海中沐浴带来的畅快。
洱海不仅给了我童年快乐故事,让我与妻子结缘,而且给我健康和快乐。我原来身体不怎么好,自从1997年开始到洱海游泳后,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屈指算来,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在洱海里游了20多年,20多年中,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我都风雨无阻,每天都要“拥抱”洱海。游泳不仅使我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心情得到调节,有时难免会遇到烦心事儿,但一跳进洱海,烦恼事便一扫而光。看到我们在洱海里游得高兴,来大理旅游的客人都十分羡慕大理有这么一个清澈美丽的洱海,说大理人真有福气。有的人见我健康状况不错,问我有何秘诀时,我常答之:“得益于洱海和游泳”。如今,游泳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一部分。
从小至今与“母亲湖”洱海一起经历的丰富快乐生活,让我对洱海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和依恋,同时,也让我有一种保护洱海的强烈意识和责任感。2013年9月13日,洱海出现蓝藻大面积聚集现象,人们忧心忡忡。作为一名州政协委员,2014年,我在实地调查、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后,撰写了《取缔苍山十八溪取水点,让洱海喝上清澈的泉水》提案,引起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最终出台了《大理市十八溪水资源管理办法》,提案中提出的“关闭苍山十八溪181个取水点,改造一切向苍山取水的自来水厂,改为向洱海取水,让城乡人民都喝洱海水,把个人利益与洱海命运密切挂钩”,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如今已变成州市党委、政府的决策措施并取得成果。2015年初,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打响后,作为一名游泳爱好者,我在3月28日以个人名义在全市乃至全州率先写了第一份倡议书,号召和呼吁广大游泳爱好者从自己做起,爱护洱海,摒弃一切污染洱海的行为,得到积极响应,为“全民治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积极为洱海保护治理鼓与呼,深入实际采写了一批有影响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为推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大理美在洱海、美在苍山。衷心感谢“母亲湖”———洱海,是您哺育了世世代代大理人民,是您给了我健康快乐生活。大理因您而美丽,人民因您而幸福,让我们共同携起手,共同呵护她,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