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9/5/m20190515be325eb401554c9a98155e59ab4d74b7.jpg
5月13日,我市召开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设计咨询会,充分听取来自北京、上海、昆明和大理等地专家对项目设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9-05/16/020322.html

等待处理…

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设计咨询会召开

2019年05月15日  浏览量:4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5月13日,我市召开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设计咨询会,充分听取来自北京、上海、昆明和大理等地专家对项目设计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是洱海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端污染控制的关键。工程由生态修复、河口湿地建设、湖滨带基底修复、慢行绿道建设、管网完善5大板块组成。洱海湖滨岸带总长139.17千米,其中西部岸带乡镇主要有下关镇、大理镇、银桥镇、湾桥镇和喜洲镇,岸带长45.3千米;北部岸线乡镇主要是上关镇,岸带长35.12千米;东部岸线主要乡镇是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岸带长52.33千米。此次湖滨岸带修复工程主要包括物理基底稳定性设计、基底地形地貌的修复、基底底质的调整,目前海西、海东基底地形地貌修复工作已全面铺开,完成度约70%。

据了解,环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主要由生态修复、河口湿地建设、湖滨岸带基底修复、慢行绿道建设、管网完善5个板块组成,通过项目的实施,修复和完善已受损的湖滨缓冲带,恢复其良好的生态功能,使整个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到自然良性循环状态,并形成环洱海的连片污染拦截生态带,构建洱海海水生态屏障。同时在环洱海湖滨缓冲带建设生态监测廊道,发挥其长期监测管理作用的同时,倡导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兼顾环洱海居民点连接及游人出行需求,最终将生态环境功能和人类需求有机结合,在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内形成自然景观节点,提升洱海旅游价值,促进大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会议邀请了由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为组长的省内外专家出席。专家组先后到洱滨村北生态廊道1公里示范段和下末村环洱海生态搬迁区湖滨基底修复工程项目地进行实地调研,分别听取两个项目的详细汇报,并就项目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在项目的必要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州政协副主席张松,省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处处长子世泽,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淑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晋芬、章义,市政协副主席杨晓涛等领导参加会议。 记者 杨 辉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大理市市民基本文明行为15条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