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9/4/201904187a8fdc95274e42b6a32e821175655822.jpg
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彩色故事片巜五朵金花》作为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片,放映至今已整整迈过60年的岁月。这部电影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9-04/19/020129.html

等待处理…

《五朵金花》永留芳 经典电影久流传

——纪念电影《五朵金花》诞生60周年

作者 郭 锋
2019年04月18日  浏览量:2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彩色故事片巜五朵金花》作为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片,放映至今已整整迈过60年的岁月。这部电影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影片或电影艺术本身,成为了大理的一个品牌,成为了大理传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可以说,是巜五朵金花》打开了大理走向世界的大门。同时“金花”的形象也已超越了风土人情,成为了一个地方、一个民族永恒的标志和光辉的形象。回顾影片的创作、拍摄到公映,有多少感人的事情耐人回味。从编剧、导演、摄像、音乐创作者的敬业奉献到各位演员的精彩表演,都值得赞颂。

高层领导作决策

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大理州各族人民在各条战线上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高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其中大理喜洲公社的副社长李素英就是最为突出的代表,她的先进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1958年11月,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带着一班文化精英来到大理,召开了西南民族文化现场会,专题研究怎样把继承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结合起来。会上夏衍作了主题发言,文化局局长周巍峙作了专题发言。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袁勃,中共大理州委书记欧根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代表还先后到喜洲周城、花甸坝畜牧场、马久邑村、漾濞光明村等地参观考察。夏衍深有感触地说:“真想不到大理人民是这样的勤劳、善良、美丽而且能歌善舞。大理的山水风光如此的美丽,令人陶醉”。

夏衍回到北京后,周总理对他说,我看了建国10周年的献礼片《钢铁世家》和《万紫千红总是春》后,觉得政治口号太多,缺少电影的美和轻松愉快。你不是去过云南大理吗,是不是可以写一部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喜剧片?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精神,夏衍立即与云南省委、省文化局联系,要求抓紧时间创作一部载歌载舞、轻松愉快,反映大理白族新生活,新风貌的喜剧片,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

汇聚精英创佳作

夏衍为影片确定了主题,创意及内容,要求影片不带任何政治色彩,不讲阶级斗争,轻松愉快。时任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文化局局长的张树芳立即抽调了杨美清、莫沙两位作家进行采访、收集资料,写出初稿后报省委宣传部。领导看后,认为离电影剧本还有很大差距,无戏剧情节,只是一些好人好事的罗列。

为使剧本达到高质量、高品位的要求,省委宣传部部长袁勃亲自打电话到勐海,找到季康、公浦(因当时他俩下放到那里当农民),要求他们立即赶回昆明,投入剧本创作。季康曾于1955年到过大理,对大理有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对三月街的赛马及大理的风土人情也很感兴趣。加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和其他同事的介绍,一个星期左右就拿出了《十二朵金花》的故事题纲。

省文化局局长彭华把公浦安排到大理继续采访,补充材料,他带着季康赶到北京,向文化部、电影局汇报。夏衍看了剧本后,对季康说,这个剧本的内容太多,够拍三部电影了。一部电影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季康你心中应该有数,要集中,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季康住进了文化部招待所,继续修改剧本,后来改为《七朵金花》,但夏衍说金花还是太多,最后删去了水利和采茶金花,最终确定为《五朵金花》,终于完成了剧本的创作。

在大理,提起金花,就让人想到,那是对勤劳善良、貌美如花的白族姑娘的爱称。电影中的五位金花姑娘很具代表性,个性突出,性格鲜明。她们是:副社长金花(杨丽坤饰),其原型取自李素英。炼铁金花(王苏娅饰),积肥金花(孙静贞饰),畜牧金花(谭尧中饰),拖拉机手金花(朱一锦饰)。

那么给剧中走遍苍山洱海寻找金花的白族小伙取个什么名字呢?当时正值张树芳到昆明汇报工作,两位编剧找到他请教。他说,按白族人的习惯,给男孩取名,一般叫阿福(吉祥幸福),阿贵(富贵安康),阿鹏(鹏程万里)。大家一口同声地确定,那就叫阿鹏吧!

4月中旬,导演王家乙带着摄影师王春泉,音乐家雷振邦,以及美术师、道具师等一帮人到大理实地选景。为了让影片成为建国10周年的献礼片,长影厂放下正在拍摄的《金玉姬》,组织了最精干的队伍、最雄厚的摄影器材,于5月30日正式开机。当时三月街刚结束,为拍好这场重头戏,大理县政府组织了许多商家及5000多群众来赶三月街。摄制组全体人员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经过4个多月的艰辛努力,终于在9月份完成了拍摄任务。随后回长影投入后期制作,年底完成了影片的所有工作。像这样在一个星期赶出剧本题纲,一个月写出剧本,四个月完成拍摄任务,三个月完成后期制作,在电影创作史上也是毫无先例的。

赛马夺旗有玄机

千年不衰的大理三月街作为重头戏,贯穿了整个剧情。影片一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位白族老汉吹着长号,占满整个画面,歌中唱道:“长筒号啊吹起来,金钱鼓啊敲起来,唢呐喇叭齐声响,大家来赶三月街。”紧接着出现的画面是热情奔放的男女青年们,打着霸王鞭,敲着八角鼓,载歌载舞地唱道,“一年一回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各族人民齐欢笑,唱歌跳舞做买卖”。在另一边的男女青年接着唱道:“小伙赛马显身手,姑娘来相好人才,夺得锦旗无数面,英雄人人爱!”只要小伙子勇敢地夺到数面红旗,就可赢得美丽金花姑娘的爱情。这是一种多么鼓舞人心,又多么浪漫的境界。紧接着就开始了紧张而激烈的赛马比赛。

当年的赛马场就选在苍山脚下,三月街广场下面(即现在的北门菜市场附近)一块空地上。尘土飞扬,根本不像现在有跑道,有看台。只见剑川的青年小伙阿鹏一马当先,夺得数面红旗,获得一支猎枪的奖励,同时也赢得了副社长金花的垂爱,她将一个亲手绣的金荷包挂在马的脖子上,作为定情之物。

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秘密。阿鹏那天在拍摄骑马夺红旗时连续失手,根本就没有夺到红旗。因为当年我就在现场,观看了这次拍摄。我从小就是一个电影迷,为看一场电影可走10多里的路程。拍《五朵金花》时,我正在凤仪中学读初三,我的一位同学在大理一中读书,老师告诉他们拍摄一场戏需要群众演员,同学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我,我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拍摄现场,亲眼目睹了全过程。那么电影中的阿鹏又为何将红旗交给主持人,获得一把猎枪的奖励,同时也赢得了副社长金花的爱情?这一疑惑,直到1990年才在我心中得以解开。

这一年,云南电视台为拍摄电视剧《五朵金花的儿女们》专门请到了阿鹏的扮演者莫梓江、炼铁金花王苏娅、畜牧金花谭尧中、积肥金花孙静贞等人到大理。我为编撰、拍摄电视片《金花阿鹏故乡行》而与他们相处了三天。有一天我单独与莫梓江谈到30多年前拍电影《五朵金花》赛马那场戏的情况时,他告诉我,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期间,导演选中了他扮演阿鹏一角,当时他心中一点都没底,对白族也不了解,尤其是对骑马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由于自己骑术达不到要求,要完成该剧,导演只好叫道具师找来一辆敞篷吉普车(驾驶吉普车的师傅环玉昌是当年大理州委的驾驶员),当时他坐在车上顺利地夺到不少红旗,圆满地完成了拍摄任务。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导演、摄影师、道具师和演员精心配合,共同完成的“杰作”啊!

一年一度秋风尽,月街风貌更迷人。当金花、阿鹏消除了一连串的误会、猜疑,真相大白后,他们又在三月街重见,这时纯洁的爱情、真挚的感情终于绽放出幸福的花蕾。于是五朵金花、五个阿鹏来到蝴蝶泉边,喜悦地唱道:“哥有心来妹有意,从今我们不分开。白头到老同甘苦,天长地久永相爱!”影片在大团圆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美誉四海成经典

1959年9月25日至10月24日,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新片展览周”,《五朵金花》就是17部故事片中的一部。这部向建国10周年献礼的影片,一经公映,就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大理州的首映是在1960年1月8日,当年,两个电影院连续播放3天,影片深受家乡群众的喜爱。记得当时我在昆明读书,影片在春城8家电影院同时播映,有的影院24小时滚动放映。大理在世界的知名度、美誉度也大大提高,世界的目光聚焦大理。许多青年男子都纷纷来到大理寻找金花,追求美好爱情。大理一时间掀起了寻找金花的热潮。

2000年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评选中,《五朵金花》被评为十大影片之冠。影片曾输出56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1959年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非电影艺术节上,影片的导演王家乙获得最佳导演银鹰奖,主演杨丽坤获得最佳女演员银鹰奖。埃及总统纳赛尔亲自邀请杨丽坤到开罗领奖。杨丽坤还被邀请出席在缅甸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

1961年缅甸总理吴努到大理访问,还专程到喜洲会见了李素英,因为她就是影片中副社长金花的原型。同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作家、诗人郭沫若到大理视察时,也与李素英亲切交谈,合影留念。

电影《五朵金花》表现了大理秀丽风光,民俗风情,展示了白族人民勤劳善良的品德。这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大理知名度、美誉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大理扩大开放、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众位精英令人敬

《五朵金花》这部影片之所以取得辉煌的佳绩,首先是周总理的重要指示和亲切关怀。其次是夏衍的英明决策,并亲自修改,审定剧本。同时还决定抽调长春电影厂刚从法国回来不久的导演王家乙担任导演。当时他刚与法国人合拍了《风筝》,经验丰富,影响巨大。

作为编剧的季康是浙江嘉善人,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文工团创作员、专业作家。另一位编剧公浦是河北磁县人,1949年参军,在昆明军区话剧团任创作员。他俩当年是夫妻,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两个巡逻兵》《摩雅傣》。两人在创作《五朵金花》时密切合作,短期内写出了高质量的剧本,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此在2002年4月28日,云南省人事厅、中共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对他俩给予特别嘉奖,颁发奖金人民币20万元,并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授予二人“大理市荣誉市民”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全片音乐的创作者雷振邦,他是一位作曲高手,电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音乐创作都出自他手。1959年4月份他来到大理,在周城住的几天时间里,他认真搜集音乐素材,聆听“大本曲”和民歌旋律。当剧本将对话改为对歌后,音乐的份量更加重了。当时季康每写出一首歌词,就请他谱一首。当全部歌词写完,谱完后,雷振邦就飞回长春,指挥乐队排练演奏。那些婉转动听、情真意切、百转千回的歌曲,直到今天,反映大理的影视歌曲中,没有一首能超过它。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声,永远回荡在苍洱大地,萦绕在人们心中。

在这里有必要重点介绍一下扮演副社长金花的演员杨丽坤。她于1942年4月27日出生于云南普洱的一个彝族家庭,排行老九,5岁时母亲就去世,她随姐姐到昆明读书,1954年12岁时被省歌舞团发现培养,第二年就成了该团演员,演出过许多精彩节目。

杨丽坤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过早凋谢。17岁时被导演王家乙慧眼识珠选中在《五朵金花》中饰演主角,22岁时又在电影《阿诗玛》中饰演主角,这两个艺术形象在人们心中都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天有不测风云,哪想到她拍完《阿诗玛》的最后一个镜头,回到单位后,一时间乌云密布,黑云压顶,遭到严厉批判,受尽各种折磨。历史在这里哭泣,美丽在这里受辱,文明在这里遭到亵渎。

有一次我到云南歌舞团,一进门,只见广场上围着一群人,中间站着杨丽坤,周围的群众向她投递糖果、纸币,口中不停地叫唤着:“小九妹给我们唱支歌,跳曲舞……”(她出生时排行老九,团里的人都这样称呼她),只见她捡起东西后,又是唱,又是跳,也不知她唱的是什么歌曲,跳的是怎样的舞蹈?我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产生无限的悲伤。长期的打击下她被逼疯了,在周总理的亲自关心下,她住进了昆明长坡精神病院。这时,幸好有一位善良、热心、有才华的男青年唐凤楼爱上了她,与她结为夫妻,把她接到上海老家治病。在精心治疗下,她终于恢复健康,过上了一段安稳的生活。1974年5月25日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1978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陈荒煤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阿诗玛,你在哪里?》的文章后,一石击起千层浪,云南省文化局领导立即赶到上海,向杨丽坤及家人宣读了平反通知,并让她恢复工作,同时征求她的意见,她再也不愿回到云南这个令她伤心的地方,最终安排在了上海电影制片厂。

不幸的是杨丽坤于2000年7月21日因脑溢血在上海去世,享年59岁。根据她的遗愿,家人将她的骨灰一半在上海安葬,另一半由唐凤楼和她的小儿子唐韬送到昆明,安葬在昆明金宝山艺术陵园,墓碑前刻着“云南的女儿”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表达了云南人民对她的一片深情。

扮演阿鹏的莫梓江,这位当年英俊潇洒的剑川小伙,为追求纯洁的爱情,踏遍了苍洱大地,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后来,他在艺术上又有新的追求,如今在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并在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协会中任职,周总理亲切接见过他。还有扮演炼铁金花的王苏娅,她可是一位性格开朗、活泼、热情的女性,曾拍摄过女扮男装的电影《战火中的青春》,在片中扮演高山一角,后来担任了云南省文化厅电影处处长,为发展云南电影事业勤奋努力。扮演畜牧金花的谭尧中,岁月的流逝染白了头发,可她仍活跃在广州话剧团,为人民塑造新的艺术形象。扮演积肥金花的孙静贞,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她把大理作为了第二故乡。扮演拖拉机手的金花朱一锦是云南话剧团演员,远嫁出国。

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金花的伴唱者赵履珠,她是大理喜洲人,地道的白族歌唱家。1960年她还随同周总理到缅甸访问。

就是这样一批优秀的人才,对宣传大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国电影艺术奉献出了青春和热血。她们的付出令人感动,叫人敬佩,使人崇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