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9/2/m20190217586fe8bf770a482ebd3fe00dd940da21.jpg
你对我厚点,我就对你薄点;你对我薄点,我就对你厚点。说的是造纸的关键环节——抄纸。你对我厚点,伙食办好一点,我给你抄的纸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9-02/18/019570.html

等待处理…

尹旺松:我家最大的特色是长卷棉宣纸

作者 又 凡
2019年02月17日  浏览量:2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你对我厚点,我就对你薄点;你对我薄点,我就对你厚点。

说的是造纸的关键环节——抄纸。你对我厚点,伙食办好一点,我给你抄的纸就薄一点,否则就抄厚一点,让你有所损失。一池纸抄厚抄薄大有区别,越薄越有挣头。

鹤庆素有手工造纸传统,据一些学者鉴定,凤仪北汤天村董氏宗祠发现的南诏、大理国经卷中,有些就是用鹤庆白棉纸抄写的。宋代建造的洱源火焰山塔出土的中草药,亦用鹤庆白棉纸包裹。大理州文物管理所保存的佛图塔出土经卷《大通方广经(卷上)》残卷末,有“玄化寺内造镇”手书,背面有两处用白棉纸裱过,并有手书“至正二十六年太岁丙”等字,说明元至正年间,鹤庆白棉纸已经在玄化寺成批印制经书和裱衬经卷。

在鹤庆,龙珠村是远近闻名的手工造纸村,全村约1000户,近5000人中有300多人从事手工造纸,近100个家庭作坊,1个机械制作加工厂。

在龙珠村,手工纸做得最有特色并具一定规模的,要数尹旺松家。

尹家世代造纸,据家谱查证,传到尹旺松,已是第九代。

尹旺松1968年出生于鹤庆县松桂镇龙珠村,1985年初中毕业后,便与两个兄弟一起,和父亲学习手工造纸。1990年,尹旺松正式接管父亲的纸厂,注册为“鹤庆县万松记手工纸经营部”。2014年,尹旺松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6年,其作坊被大理州文化局命名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尹旺松白族手工造纸传习所”。

手工造纸是件工序复杂、非常费工时、异常辛苦的事情。龙珠村传统有两种纸,即白棉纸和竹麻纸。白棉纸纸质柔软,薄如蝉翼,韧似锦绫,吸水性强,不仅是过去账房先生的书写纸,还是抄写经卷、书写契约的好材料,随着马帮的足迹一度声名远扬,有“安徽宣纸甲天下,鹤庆棉纸誉西南”的美誉。竹麻纸分为细土纸和粗土纸两类,细土纸薄而透明,汲墨性强,常用来拓印木刻年画和甲马,还可以拿来描绘刺绣花样;粗竹麻纸又有齐边和毛边两种,齐边纸是过去学生描红和练字的书写纸,毛边纸相对粗糙,多用作宗教活动中焚烧的“钱纸”。

白棉纸和竹麻纸加工工序相当,主要区别在于用料上。

白棉纸原料为构皮,先把构皮浸泡两天,加土碱煮1天后,加漂白粉漂洗2天(3至6遍),洗净后,过去通过踩碓的方式打成纸浆,现在直接放到打浆机里即可。打好纸浆就可以抄纸了,用竹帘子抄出薄薄的纸张,整齐地叠堆起来,最后拿米汤把纸贴到墙壁上晾晒3天左右即可出纸。从浸泡构皮到出纸,整个加工过程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白棉纸主要产地在龙珠、大甸、六合、灵地等村,此外,夸萼、江东和金河等村也有生产,六合乡纸厂村就是清咸丰年间汉族工匠在那里造纸形成的村庄。

竹麻纸的原料为细竹。先把细竹切成一尺左右长短,拿小锤砸裂后捆成小捆在水中浸泡20多天,接着用石灰浆浸泡20多天,取出用“木甑子”煮7至8天后,把灰浆冲洗干净,再煮7至8天就可以抄纸了。抄纸方法同白棉纸,整个工序需要两个月左右。竹麻纸主要产地集中在龙珠、西甸、东坡和勤劳等村。

今天走进龙珠村,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一双双勤劳粗糙的手抄出一张张细腻洁白的手工纸的画面。夕阳映照下,巨大的木甑子背后,是一整个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庄,以及村庄上空此起彼伏的踩碓声,像是一整个时代前进了,它们还停留在最原初的手工时代。

在这样的用工时代,尹旺松和妻子带着4个工人,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手工纸造出新境界。

“我们家最大的特色是长卷棉宣纸。”尹旺松介绍:“长1.2米,宽0.6米,是专门为书画家们制作的手工纸。”

这种长卷棉宣纸以竹子、麻皮、构皮和山草为原材料,按一定的配比纯手工制成,既有白棉纸的轻柔细腻,又有竹麻纸的层次分明,书画起来得心应手,备受书画家们厚爱。虽然尹旺松一家还不会系统的电商销售,但仅通过微信朋友圈,5元一张的长卷棉宣纸,一年也要在微信上卖很多,其利润占整个作坊的三分之一。2018年,尹旺松的作坊销售各类纸张12万元左右,其中的长卷棉宣纸,是利润相对较大的一种。

除了长卷棉宣纸,尹旺松的作坊还生产另外三个系列的纸张:一是包装普洱茶的用纸,二是普通的书法用纸,三是花草纸,即将新鲜的花草抄到纸中,用来裱灯笼、作书的封面、贴在窗子上等。

在传承方面,尹旺松先后教会了近30人手工造纸方法(尽管有的人学会了后来又改行了),教授过的学生约300人。不过让他颇为尴尬的是,自己的一双儿女,一个去了事业单位,另一个成为人民警察,因为他们自幼看惯了父母一双手泡在碱水、石灰水里,踩碓、抄纸,太辛苦,利润又微薄,都立志好好读书,脱离这种手工造纸的苦日子,所以并没有传承给他们。只有女儿开玩笑地说:“等我退休了再回来做纸。”

就这样,尹旺松的手工造纸,一造便是34年,还将会更久。从一开始的讨生活,一年到头赚几千块钱,到近些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渐渐有了收益,更多的坚持,或许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将手工造纸这门古老的技艺传播、传承、弘扬下去。

下步,尹旺松打算开发一些比较实用的旅游商品,如小书本、小拆页、手账本、台历、家谱等,逐渐让传统的手工纸走进现代人的家居生活,开创新的手工造纸空间。

尹旺松,男,1968年出生于鹤庆县松桂镇龙珠村,1985年开始进行手造纸,1990年注册“鹤庆县万松记手工纸经营部”,2016年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漾濞十六景长联赏析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