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9/1/m20190115276ee6d6f634407eab65f94d5a8465f6.jpg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始终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着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坚持整体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9-01/16/019369.html

等待处理…

我市非遗保护与传承为白族文化添锦绣

2019年01月15日  浏览量:43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始终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着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坚持整体性、真实性、活态性的科学保护,全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行,成效明显。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白族文明的中心区和云南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白、汉、彝、回等各种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白族扎染技艺、白族绕三灵、白族民居彩绘、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等众多的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与传承这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我市于2010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市级非遗保护管理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实施意见》。规范了全市非遗的调查、申报、保护、管理、传承、研究和弘扬工作。

为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我市积极开展调查挖掘和收集整理,截止2018年8月,全市共有各级非遗保护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7项(白族绕三灵、白族扎染技艺、大理三月街、白族民居彩绘、白剧、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白族三道茶),省级15项、州级16项、市级23项,共有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2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4人、州级21人、市级64人。 为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摸清全市非遗的家底,从2010年9月至今,我市通过深入全市111个村委会、500多个自然村和大理、下关两城区的32个社区开展田野调查,共制作整理非遗调查表1500余份。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传承人培养管理,举办扎染技艺、民居彩绘、三道茶、洞经音乐传承等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350多人。开发建立了白族扎染、白族大本曲、白文学校、白族甲马、白族刺绣等培训传承所,文旅结合推进非遗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对传承人的管理,从2011年起,每年年初与各级传承人签订年度传承协议,根据项目类别制定年度传承培训计划、年终总结考评,从2014年起,每年给80位市级传承人发放传承补助每人1000元,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开展宣传展示活动。

大理市非遗保护管理部门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全市非遗资源的抢救和保护。2010年9月至今,共争取国家及省各级非遗保护资金500余万元,扶持各类非遗项目传承基地12个。编辑出版《本主文化——大理人的感恩情怀》《活着的记忆——大理市非遗概见》《白族扎染技艺》《大理三月街》《大理白族服饰》《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等书籍。去年6月,大理市非遗保护管理所被文化和旅游部表彰命名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记者 彭黎明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驻关部队与温泉村联合开展“三清洁”活动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