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8/12/m201812101a3aae5f1af54c7fb8063da1811ac145.jpg
下了班,我匆匆收拾好背包,急忙奔向四路车站,这本是与平日里相同的按部就班的程序,然而待我上车、刷卡、坐定后才发觉,这一天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8-12/10/019066.html

等待处理…

四路车“变形计”

作者 那亚泉
2018年12月10日  浏览量:2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下了班,我匆匆收拾好背包,急忙奔向四路车站,这本是与平日里相同的按部就班的程序,然而待我上车、刷卡、坐定后才发觉,这一天与往常有些不一样。环顾公交车四周,只见车上贴了一些二维码,驾驶员介绍说,这是四路车可以刷微信二维码的第一天。我终于明白,这辆载着我往返于单位与家,载着我奔走于工作和生活的公交车,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出生于大理古城,儿时和父母住在古城的东门附近,只记得那个时候去一回下关非常艰难,要走过长长窄窄的街道,到南门的车站坐车,那时的车上有售票员,买过票坐定后,人们可以一路欣赏沿途风光。彼时的214国道并不宽敞平坦,走的是老路。路的两旁密林丛生,路面并不很平整,四路车甩着庞大的身躯,一路上颠簸着,载着人们驶往各自的目的地。

1990年,是我对学习启蒙的初始时间,1999年,我从小学升入中学。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贯穿了我的整个幼儿园和小学时期。这个十年,从开始到结束,我都在古城的学校里按部就班地过着校园与家的两点一线的生活。那时的古城很安静,游客很少,商业气息很淡,古城人家在安静地生活。下关,对那时的我来说,就像一个遥远的大城市。每半年父母会带我坐一趟四路车,去一趟下关购置全家人的新衣。那一天对尚还年幼的我来说,仿佛是一个节日,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吃到很多新奇的零食,见到不少有趣的事物。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五年级时州上举办了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的比赛,在父亲的创意与帮助下,我制作的小发明获得了小学组三等奖。那一晚父母亲带着我到下关领奖。从家中到车站,从大理到下关,再步行到群艺馆,那是一条多么漫长的领奖路啊!可是坐在公交车上我的心情却是那般愉悦。彼时,售票员阿姨卖票的吆喝声,车身因颠簸而发出的“叮咣”声,以及道路两旁种植的树木的“沙沙”声,各种各样的声音汇聚于一起,似乎奏响了一曲好听的音乐,停留在我的记忆中,久久消散不去。

后来我进了中学,初中、高中都是在古城的学校就读。每所学校离家的距离不远,不过步行十多分钟就能到达。年纪渐长,学习的任务便越重,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再乘坐四路车,以致于那些年月我对于下关这座城的记忆似乎是空白一片。

在昆明读大学时,每次离家或回家都要从古城坐车到下关,然后再转火车或者高快。在对四路车突然“断片儿”的记忆之后,再次乘坐这趟车,我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车门旁安装了自动投币以及刷卡的设备,车上的售票员则已然遍寻不见,车子显得宽敞明亮,新的214国道宽阔平整,再也找不到记忆中的颠簸和车身的“叮咣”。

毕业之后我有幸在离家最近的城市——下关觅得工作。自此,四路车成了连结我工作与生活的桥梁。晨光熹微时,它带着我一路向南开启新一天的工作;夜幕降临前,它又载着我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工作近十年,四路车早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眼见着它,变身新能源车,乘车环境提升明显;又眼见着它,安装了可以刷微信二维码的设备,乘车体验更加便捷。

改革开放40周年,四路车也已至“不惑之年”。如今年过而立的我,与四路车虽没有最初时的遇见,但这30年的变化,我身在其中,经历着,也见证着。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文明建设不止步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