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洱海不是一天两天,除非洱海不再需要我了,不然我会一直干下去。”他是土生土长的大理人,是一个平凡的生态库塘管理员,是一个为了不让一滴污水淌入洱海而不畏严寒赤身潜入塘底堵漏水口的“洱海卫士”,他叫赵文。
今年55岁的赵文,是大理镇阳和村人,两年前被聘为阳和多塘水管员,主要负责管水控水和生态库塘管理工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水管员。补植补种、清理尾水、打捞浮萍、除草清淤、疏通沟渠……一人多塘,三餐四季,不论是艳阳高照,还是瓢泼大雨,他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初见赵文是在阳和多塘里面,性格开朗和善的他,由于常年在田间沟边工作,皮肤被晒得黝黑。巡查、打捞水草、清理杂草、捡拾垃圾、排查污水封堵情况……一大早,赵文就在库塘四周忙碌不停。
11月7日,赵文在阳和生态库塘排查出水口封堵情况时,发现库塘出水口漏水。若是不封堵好,生态库塘的水就会顺着河道直接流入洱海。于是,赵文立马穿上雨衣跳入水中封堵漏水口,可生态库塘水太深,穿着雨衣根本无法操作。为及时封堵住漏水口,赵文当即脱去身上衣服,潜入塘底封堵漏水口。当记者问,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不顾个人安危,不畏严寒,赤身潜入塘底封堵漏水口?赵文的回答很简单:“不能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质朴的言语中流露出他对洱海满满的责任与担当。
为有效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按照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的安排部署,我市全面启动实施洱海保护应急库塘项目建设,实现污水“截、汇、蓄、净、用”五大功能,使库塘在成为收纳水体调蓄点的同时,污水经库塘处理后进入农灌系统实现部分回用,既减少排放进入洱海的污染物总量,又利用库塘闲置水域及土地进行经济作物种植,产生的效益达到了以塘养塘的目标,为洱海水质改善起到积极作用。赵文作为生态库塘水管员中的一员,常年坚守在洱海保护第一线。虽然工作环境恶劣,内容繁杂,但他从来不叫苦叫累。阳和村委会主任尹开明说:“水管员这项工作要求比较高、比较严,赵文很尽心尽责,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通过管水控水,现在面源污染减少了,对保护洱海相当有利。”
放眼望去,阳和库塘四周青葱翠绿,塘水清澈见底,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美景图映入眼帘。“现在不管是身边还是电视上都是洱海保护。生态库塘建设以后,沟渠里面往下流的垃圾也慢慢变少了,库塘里的水可用来灌溉,处理以后特别清澈。周边村民行动也比较自觉,看到一些污染洱海的行为也会劝阻,大家都在参与洱海保护。”说到洱海保护行动开展以来的变化,赵文满脸欣慰。
干了两年的水管员,工作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赵文早已和生态库塘融为一体。库塘边上,一把锄头、一个背篓、一瓶水、一套雨衣雨鞋就是赵文的工作装备。谈到工作,赵文笑着说:“干这个工作不分白班夜班,有时候要24小时值班,紧急的时候半夜下雨也放心不下,要出来看看会不会漏水。如果洱海保护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说完赵文又扛着锄头,走向库塘继续清理漂浮物。
洱海清,大理兴。在大理这片土地上,每天都有好多像赵文这样的“洱海卫士”,他们每天都在用不一样的故事感动着我们。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洱海卫士”们一直坚守在洱海保护的一线,在田间地头,在洱海边,默默地坚守着心中保护洱海的那份信念。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