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8/10/m20181007e53266b32f2f47999d51f480625ae332.jpg
李寿昌,男,1944年生于弥渡县密祉镇仁和里村,1969年进弥渡花灯剧团,任团长,承担主弦、指挥、演员等工作,开始专业从事弥渡花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8-10/08/018464.html

等待处理…

李寿昌:弥渡花灯是下里巴艺术

作者 又 凡
2018年10月07日  浏览量:3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李寿昌,男,1944年生于弥渡县密祉镇仁和里村,1969年进弥渡花灯剧团,任团长,承担主弦、指挥、演员等工作,开始专业从事弥渡花灯文艺工作,至今已近50年。所作歌曲《正月十五闹花灯》《一碗水》等获省、州奖项。2015年被评为弥渡花灯县级非遗传承人。

大理十二县市中,花灯为弥渡独有。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弥渡花灯在中国灯海文化中,可谓一枝独秀,每年正月十五的花灯会,更是热闹非凡。

在弥渡县城弥城镇,有一座花灯大楼,是个住宅小区,里面居住着一位专业从事花灯艺术49年的老师——李寿昌。2018年见到他的时候,他已是74岁高龄,身体不太好,类风湿让他行动不是那么便利,但整个精神风貌仍然彰显着一位艺术家应该有的风采,一提到花灯,更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李寿昌1944年出生于密祉镇仁和里村,生在密祉,长在密祉,从小受花灯文化熏陶,1960年初二时,被选拔进入云南省广播文艺队,1962年文艺队撤销,1963年上大理农校,1968年分配到南涧工作,1969年调入弥渡花灯剧团,任团长,承担主弦、指挥、演员等工作,很长一段时间,还主演样板戏中像刁德一之类的主角。期间,所作歌曲《正月十五闹花灯》《一碗水》等获省、州奖项。总之李寿昌从此开始专业从事花灯艺术工作,直到2000年退休,仍然孜孜不倦地发挥余热,目前手头还在撰写关于弥渡花灯的专著《灯海一葩》,写完有望公开出版。2015年,李寿昌被评为弥渡花灯县级非遗传承人。

据李寿昌介绍,花灯源于民间社火,从江南一带传入云南。弥渡花灯大致有六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灯具,又叫灯彩。常用的有铜灯,只能有一个,寓“一统天下”;扁灯、花瓶灯、当年所属属相的灯等各一对,以及耍龙舞狮、跳麒麟、凤引麒麟、渔翁捉蚌等组灯,都有各自不同的寓意,但总体都趋向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平安如意之类的吉祥文化。在弥渡民间,各村所耍的灯不尽相同,又各有禁忌,如有的村子必定要耍某种灯或不能耍某种灯等。

二是一种吉祥的图腾,是人们崇拜的、祈福的载体。

三是民间歌舞,边唱边舞。弥渡花灯的调子,在云南省各地州里面,是最多的,去掉同调不同名的,尚有二三百调之多,具有原始古朴的特点,上下句比较多,属“起承起承”的曲调连缀体,虽然一个调子很长,但绝大多数都是上下句的变化和环复,叙事性很少,刻画人物内心的更少,歌舞性非常强,适合载歌载舞。常见的弥渡花灯曲调有《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绣荷苞》《十大姐》《梳妆调》《大风吹来树头歪》等。

四是地戏,用脸谱和服饰扮装,不做动作,走在花灯队伍中,常装扮的有《关公保皇嫂》《草船借箭》《二十四孝》《昭君归汉》等,通过装扮,表达对古代贤人的推崇,从而达到向古代贤人学习、教人们如何做人的目的,这与巍山高台社火颇有相通之处。

五是杂耍,就是民间杂技表演。

六是花灯折子戏,如《蟒蛇记》《七妹引蛇郎》《洞宾戏牡丹》《韩湘子渡妻》等。

七是簸箕灯,即在花灯队伍的最后,由多人围成簸箕状,过去因“好女不唱灯”,由男人扮成妇女,又因男人脚大,故装簸箕灯的男人们又叫“大脚婆”或“大理子婆”。

“花灯的可塑性很强,表演没有像京剧那样程式化和复杂多变,而是更生活化、大众化,打情骂俏,笑笑闹闹,是真正的下里巴艺术。”李寿昌总结。

配乐方面,弥渡花灯主要有丝弦、笛子、二胡、琵琶、扬琴、唢呐、鼓、大镲、钩锣等;道具有彩扇、小手绢、花鼓、小钩锣(有时也用小餐盘代替)。

弥渡花灯主要在正月十五来耍。

“每年的正月初三四,村中但凡在上一年有生小孩的人家,都要和该村的族长、村头聚在一起,召开‘灯头会议’,商量玩什么灯。”李寿昌讲起灯头会议绘声绘色:“根据村里的人财物力,商议耍几条龙、几条狮子,表演多少个节目;垫出这笔钱,采购衣服、化妆品,搭服装,排节目;砍竹子、破篾子、扎表灯彩,为花灯节作准备。”

正月十二或十三,灯头们就要组织去村外有龙潭的地方(比如文盛街村去珍珠泉)接“老郎神”,去时不准敲打,不准唱灯,献三牲礼虔诚祭拜后,用鸡冠上的鲜血点龙,点时念念有辞:“点龙头,子孙出来代代候;点龙脖,子孙代代入大学;点龙腰,子孙出来代代高;点龙尾,全村团结人和美!”

接到灯神,就要敲锣打鼓放鞭炮,耍着唱着舞着回去。跳花灯的步伐最为普遍的是“十字花”,平崴律动,坐臀曲膝,左恭右敬,专业一点的有小跳步、公鸡翻身等。这样一路唱一路跳一路舞,回到灯堂,装灯的装灯,唱折子戏的唱折子戏,喜庆热闹非凡。

除了正月十五的花灯会,平时哪里有喜庆活动,结婚竖柱,都有花灯歌舞,虽不及花灯会从头到尾那么有仪式感,但也喜气洋洋。不仅如此,办丧事送灵回来,即“回丧”时,也要吹着弹着,唱一唱花灯调,去掉悲伤。

此外,今天弥渡多地的广场舞,也都跳起了花灯,2008年随着“花灯民歌进校园”活动,花灯以“花灯健身操”的方式,走进弥渡校园。

以上都是李寿昌近50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当问及花灯对于他的意义,他想了想这样回答:“说为花灯而生或许过份了一点,但这近50年,的确是这样的。”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田心吃米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