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8/8/m201808277474b0cb6ed241a285ebba4d3e7bcec8.jpg
为保护洱海、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今年年初大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对我市2600多亩清退库塘开展水生经济作物种植示范,现已完成示范面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8-08/28/018125.html

等待处理…

我市利用清退库塘开展水生经济作物种植

2018年08月27日  浏览量:5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为保护洱海、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今年年初大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对我市2600多亩清退库塘开展水生经济作物种植示范,现已完成示范面积150亩,为下一步全面推广种植示范奠定坚实基础。

在下关镇刘官厂村,村民杨水荣承包的鱼塘在闲置两年后开始种植浅水藕,时值荷花盛开,景色宜人。杨水荣告诉记者,今年4月他投资约2万元种上了莲藕,看到池塘里的水变清了,他心里很高兴。

杨照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是他的第二专业,毕业后他回家乡创业,在自家承包的库塘里种植海菜、菱角等水生经济作物,通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杨照说:“海菜也叫‘富贵菜’,被称为水质监测员,只有在水体环境相当好的情况下才可以生长。公司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扶持和技术支撑下研发海菜种植,实种面积120亩,现在已经培育成功,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

2017年,市农业局完成清退库塘水产养殖2698亩。为减少面源污染,向市场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水产品,我市选择海西片部分池塘开展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试验示范,实施种植水生蔬菜和利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等生态养殖技术,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实现健康、环保的新型水产养殖模式。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杨思诚介绍,为有效利用清退库塘,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海西片选择部分库塘开展试验示范,种植海菜、莲藕、茨菇、菱角等品种,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实现清退库塘再利用,达到以塘养塘的目的;经济效益体现在种植户种植产品能得到收益;生态效益最明显的是水质得到改善,种植的作物生长能有效降低氮磷含量。

记者 彭黎明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