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乾坤里有座巍巍点苍山,这里周年四季人来人往,观光者有之,探险者有之,科学考察者更是络绎不绝。点苍山究竟有何魅力,让那么多人蜂拥而至,且待笔者慢慢道来。
神奇的地质构造
大理点苍山,又名苍山,是地壳运动的杰作。大约在5000万年前,地球表面的大陆板块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从而引发了大面积的造山运动,由于板块挤压的作用,将喜马拉雅山露出地表,点苍山也就随之出现。这里是青藏高原延伸到云南高原的交接地,因此专家们说,苍山是世界屋脊的屋檐。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被称为“世界屋脊”,而苍山十九峰中,有4个山峰的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因此苍山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檐”,这种说法不仅科学,而且意味无穷。
苍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与洱海一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大理人民,功垂万世,名扬千秋。因此,大理人民亲切地称洱海为“母亲湖”,称苍山为“父亲山”,可见苍山洱海,与大理人民血肉相连,有着难以割舍的亲密关系。洱海是由于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构造湖泊,至少在350万年前,就与苍山形成了相映生辉的“苍洱大观”。
苍山,北起洱源县境的腊坪哨,南至大理市府的打渔村,再往西拐直抵漾濞县境的西面山坡,延绵100多公里,形成了大理历史上西抵外敌的天然屏障。有很多人都说苍山由北向南延绵50多公里,据笔者考证这个数据应当有误,他们只计算了北起邓川城,南至打渔村的路程,而忽略了南北两端的延伸段,这两个延伸段不低于50公里。苍山十九峰,高出云表,孤峭插天,山势险峻,景象壮观。由于山境神奇,山中气候变幻莫测,常有外地旅游探险者迷失山中,紧急救援成了大理有关部门的家常便饭。
苍山十九峰,从北向南依次为云弄峰、沧浪峰、五台峰、莲花峰、白云峰、鹤云峰、三阳峰、兰峰,雪人峰,应乐峰、观音峰(又名小岑峰)、中和峰、龙泉峰、玉局峰、马龙峰、圣应峰、佛顶峰、马耳峰、斜阳峰。两峰夹一涧,便形成了苍山十八股溪流,是洱海主要的水源系列之一。近年来,由于山脚大片的居民和有关企业截流取水,作人畜饮用,流到洱海的溪水逐步减少。苍山十八溪由北向南依次为霞移溪、万花溪、阳溪、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梅溪、桃溪、中溪、绿玉溪、龙溪、清碧溪、莫残溪、葶溟溪、南阳溪。这些山峰和溪流的名称大都取得诗情画意,令人无限遐想。
十九座伟岸的山峰,是十九座白州的华表,镌刻着苍洱美丽的画卷,书写着大理激昂的文心;十九座伟岸的山峰,是十九颗昂奋的头颅,象征着先祖挺胸阔步,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十九座伟岸的山峰,是十九柄希望的圣剑,白州人民将它紧紧把握在手,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降妖伏魔,一路跃马驰骋!长风凛冽,天地浩气,英雄洗马,王者会盟;“玉带云”百里出岫,“望夫云”静候郎归。无言的苍山,见证了多少历史的恢宏与精彩,演绎了多少人间的爱恨与情仇……十八溪纤毫毕现的清流,是十八根生命的琴弦,她叮叮咚咚的美妙旋律,催发着一代又一代的苍洱子民,十八溪纤毫毕现的清流,是十八条灵魂的契约,在那看来无字的大书里,写满了你保护了我,我造福于你的协议条文;十八溪纤毫毕现的清流,是十八根恩爱的红丝线,一头系着苍山,一头连着洱海,让“父亲山”和“母亲湖”地老天荒永远牵手。每一个用苍山的云朵擦拭过登攀的汗滴,用清澈的溪水涮洗过旅途的风尘之人,都会领略到山川的博大,感悟到爱情的不朽,有的人用诗歌吟咏过苍山,有的人用散文讴赞过苍山,还有的人用镜头记录过苍山,然而苍山是人们咏之不尽,唱之不绝,摄之不完的大美画卷。他永远激发着人们的探险斗志,永远召唤着人们的好奇之心,永远挑战着人们的读解兴趣。
特殊神奇的地质构造,铸成了苍山独一无二的矿藏地貌。色彩丰富,变化无穷的大理石来自苍山,是当今世界建筑装饰材料中的精品。如果把其中图案奇绝的石块打磨成天然画艺术品,即使只有一尺见方,也会价值连城。除了矿藏,苍山还有许多由于地貌形成的奇观:比如梅溪中的悬挂水帘瀑布,比如石门关奔涌的跌坎泉流,比如冰清玉洁却又泉水滚滚的七龙女池。还有让人们更感到奇妙的是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峰巅还散落着一个个美丽的小型湖泊,诸如黄龙潭、黑龙潭、双龙潭,直至海拔4000米处还有一个洗马潭,这就是地质学上称的冰蚀湖泊。这些湖潭的名称各有来历,据说洗马潭是元忽必烈征讨大理时,翻越点苍山,来到此处歇脚洗马,故此而得名。点苍山之美,早有文化名流挥毫赞誉过,如明代大文豪杨升庵《点苍山记》中的“山则苍笼叠翠,海则半月拖蓝”,白族才子李元阳的“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以及当代文学大师郭沫若的“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等。笔者还读过前人描写苍山四季的诗句,冬春时节是“半山飞雪舞天风”,夏秋时节为“雨过晴烟黛色浓”。如果将人们赞美点苍山的诗文都收集起来,可以用车载斗量,然而谁又能说已经穷尽了点苍山的浑雄大气,说完了点苍山的幽深神奇?……
多样植物大观园
点苍山是人们熟知又不太全知的植物资源宝库。过去,当人们领略了遍山挺拔的冷杉林,千姿百态的杜鹃花,以及花团锦簇的山顶草甸之后,便陶醉于“琪花瑶草四时闲,此景仿佛非人间”的景色中。然而,据有关资料介绍,现如今点苍山已被摄入世界科学家们的视野,英国皇家植物园乔治·弗莱斯专家说:点苍山不但是中国植物三大特有现象中心之一,而且是世界植物富源之地。
点苍山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元江三大流域分水岭的复合地带,又是青藏高原与云南高原的结合部位。科学界认为,这里汇集着青藏高原植物区、云南高原植物区、滇西峡谷植物区。澜沧江、元江中上游植物区的成分,成了许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中心和变异中心。人们都说云南是世界植物王国,而大理就是这个王国中的重要组成区域,现在苍山已经被植物界确认的植物达2849种,分属于182科、927属,其中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达24种之多,集中分布有杜鹃、报春、龙胆、百合和兰花等世界著名野生高山花卉。其中报春花科植物有48种,龙胆科植物有40种,杜鹃花科有48种。世界杜鹃花模式标本采自点苍山的就有20种,其中苍山特有7种。
杜鹃属植物在这里独立分化,随着海拔的攀升而成垂直分布状态。海拔3800米以下,主要是乔木型的红棕杜鹃,和蔼杜鹃和马缨花杜鹃等,有的植株高达十多米,再往上则植株逐渐变矮,呈匍匐倾斜状态,密密麻麻地毗连成片,有些片区达上千亩。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顶,还有地毯一般枝叶蔓生的杜鹃灌木丛,各类杜鹃花形各异,大的如牡丹,小的似“金雀”。姹紫嫣红,颜色达16种。其中最耀眼的是黄杜鹃,被世界植物界认定为名贵品种,在云遮雾罩的高寒地带,它们依然绽放得那样艳丽夺目,显得无比的雍容华贵。和杜鹃一样,点苍山又一壮观的植被便是冷杉林。它们和杜鹃一起集中生长在海拔3500米至3800米地段,被称为“杜鹃冷杉林带”。大理人都记得1994年4月点苍山被有关部门公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便是大理冰川遗迹,南北植物交汇过渡区景观及苍山冷杉林植被。
由于苍山特殊的立体气候,笔者写过一日走进苍山、感受四季变化的句子,即“起步山麓,温热如春夏;来到腹地,凉爽似深秋;到达山顶,严寒胜隆冬。”在这种气候条件下,苍山植物带普遍发育完整,物种垂直分化明显,自下而上依次为稀树灌木草丛带、暖温性针叶林带、半温润常绿阔叶林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寒温性针叶林带、寒温性灌丛草甸带等7个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500平方公里内就有9个植被型、14个亚植被型,堪称为横断山脉地区植被类型的缩影,中国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
点苍山物种资源的多样性早已引起世界植物学家们的关注,相继有法国、英国、奥地利等国的科学家深入点苍山考察,他们从这里采集到的植物新种约180种,点苍山因而成为蜚声中外的植物标本模式出产地。然而,大美富有的点苍山本身是无言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吧!
点苍山不仅是多样植物的大观园,还是野生中草药材的宝库。在我老家背后的云弄峰和沧浪峰之间,海拔3000多米处有一个辽阔的山中“盆地”,被人们称为花甸坝。这里水草丰茂,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百花盛开,是天然的牧场,又是名贵药材的生长之所。由于有药可采,历史以来至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村里就产生了一辈又一辈的采药人。每年秋冬时节,他们起早贪黑,携带冷饭到大、小花甸坝去采药,名贵的能采到苍山虫草、苍山天麻、苍山贝母、苍山杜仲等品种;普遍的还有赤芍、白芍、茯苓、大小黄连、半夏、重楼等数不清的药材,据不完全统计达800余种。药采回来后洗净,晒干并储藏起来,待到来年到三月街上去卖,卖完药材后买上一套崭新的衣服,把原来采药时穿的那套汗津津的旧行头找个僻静的地方一把火烧了,边烧还边自嘲自乐的唱起小调:“苍山头上苦一苦,三月街上乐一乐!”然后找个小馆子,几个人相约去大吃一餐,来个一醉方休。后来因为周城人开发了花甸坝,在那里建农场、办学校、放牦牛,特别是有计划地种植各种药材,对花甸坝进行有序管理,去采挖野生药材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白族先民发祥地
说起云南边陲的历史文化,必然要提到南诏、大理两个古国。而南诏和大理的古老文明,恰恰是以点苍山和与它毗邻的洱海为中心的区域所孕育的。可以说,苍山和洱海为大理各民族的祖先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见证着各民族生存发展和友好往来的历史,并成为他们创造的灿烂文明的依托。考古学证明,点苍山是白族先民的发祥地,并在之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托起了民族精神的脊梁 。追寻大理民族文化的历史踪迹,从远古至今,不管是历史的演绎,或是民族的建筑、服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都离不开苍山,就连白族人那种开朗、直率、幽默、健谈的民族性格中都不难发现受着点苍山气韵潜移默化的影响。
据考古发现,早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点苍山的佛顶峰、马龙峰、龙泉峰和白云峰等处的山坡台地上就已经有了白族先民居住的半穴居式的房屋,以及他们使用过的陶器和新月形的穿孔石刀。可惜的是这些遗址已经泯没,然而这个伟大的发现足以证明点苍山是白族先民的发祥地,并且至今尚存的遗迹继续证明着。自8世纪以来,作为南诏国、大理国灿烂文化的许多文物古迹至今还耸立在苍山洱海之间,诸如崇圣寺三塔、点苍山神祠、南诏德化碑、大理古城等等。公元738年,南诏国的建立结束了我国西南边陲各民族纷争的割据局面,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四代南诏王异牟寻效仿中原王朝将辖区内的名山大川分封为“五岳四渎”时,点苍山被封为“中岳”,足见其在南诏王心中的地位。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与唐王朝亲密和好的重大历史事件“苍山会盟”也就在点苍山中和峰麓的苍山神祠举行。就连观音负石阻兵的神话传说也与苍山有关,神从苍山走来,背负的是来自山中的大石头。凡此种种,点苍山的确承载着一部古代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发展的光辉历史。
有位哲人说过:“美丽是神性的流露”。点苍山的人文美恰恰在佛教和道教方面非常突出。自汉、唐以来,我国西南边疆的两条国际通道“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在大理交汇,使大理成为汉文化、青藏文化以及周边国家的印缅文化交流的走廊。因此,大理又被人们称为“亚洲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随之,点苍山也就成了佛家和道家各演其说的宗教圣地。佛家把点苍山附会为释迦牟尼苦修的“耆阇窟”(中文为灵鹫山),在点苍山建有伽蓝二十五院,点苍山也就成了大理人耳熟能详的“妙香古国”的“灵鹫山”。而道家则宣传王母娘娘游于点苍山,带着乐工三十六行演奏度人悟道的“大洞天音”。还说常常有袅袅仙乐从中和峰的香草坪传出,隐隐可闻。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不过至今点苍山中和寺中时时有洞经古乐演奏 。这就是点苍山被神化了又有现实痕迹的大美之处。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点苍山够高,而且还有神仙出没,难怪他蜚声中外,大名鼎鼎。
行走在苍山洱海之间,目之所及,在美丽的田野上有着星罗棋布的白族村庄,勤劳朴实的白族人民,他们都是点苍山先民的后裔,世世代代的白族人民辛勤的耕耘着他们所眷恋的土地,与各民族兄弟共同创着苍洱之间的现代文明。而今这些文明、富裕的白族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先祖来自点苍山,他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苍山洱海。辛勤劳作之余,他们惬意地休憩在自己的家园“花的世界,节的海洋”这块大理热土之上,虔诚敬拜点苍山这座被自己亲切地称之为“父亲山”的先祖发祥地,深情感谢洱海这汪用乳汁哺育先祖和自己的“母亲湖”。
天地之间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美,叫做“大美而无言”,大理的点苍山就是这样一座大美而无言的山。他伟岸,他谦逊,他博大,他宽容,他坚韧不拔,他平和深沉。他是一个民族灵魂的高度,又是一个生命的高度和梦想的高度。它有形的高度,彪炳了无言的矗立,彰显了自然的不朽,还呈现着地质构造的神奇。它既是白族人的山,又是大理人的山,更是中国人的山和地球人的山。它是千万年自然奇迹的缔造者和数千年人类历史演绎的见证者,是一部永远不会终结的神话,是一组大气淋漓的水墨绝笔。苍山的每一座峰峦,每一块石头,每一棵绿树,每一道泉流,每一个湖塘,都是诗,都是画,值得每一个人一生都去吟哦和咏唱,值得每一个人周年四季都在这里驻足与流连……
参考书目:摄影画册《发现点苍山》
摄影专辑《天境大理》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