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8/6/m20180606252a83648e2e4a64bb6ea034399d7605.jpg
一帧美得出奇的摄影作品,摆我面前。天空蔚蓝。苍山墨蓝。洱海湛蓝。蓝得浓浓稠稠。蓝得难分难解。卧山顶的云,缠山腰的云,也蓝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8-06/07/017342.html

等待处理…

美的狩猎者(上)

作者 张焰铎
2018年06月06日  浏览量:1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一帧美得出奇的摄影作品,摆我面前。

天空蔚蓝。苍山墨蓝。洱海湛蓝。蓝得浓浓稠稠。蓝得难分难解。卧山顶的云,缠山腰的云,也蓝得幽幽,蓝得柔柔。就在这蓝山蓝海蓝天的蓝世界中,右侧出现了一艘正在划行的发着亮光的小船的船头。

坐在船头划船的白族女人,蓝衣,红褂,扎染裙,花头巾,也发着亮光。

与女人并坐的白族男子,金黄色的T恤,铜红色的脸庞,划浆的铜红色手臂,也发着亮光。男人的脸庞只是侧面,但能看出他的英俊和潇洒,幸福和甜蜜。

这是洱海的夫妻船。

这是陶醉在爱情和大海里的男人和女人。

英国作家劳伦斯说:“男人工作得最好、最成功的时候,是某个女人在他血管里点燃了一小团火焰的时候。”中国作家赵鑫珊跟上:“是的,一团蓝色的火焰,一束蓝色的热辐射,一个蓝色的电磁场。因为爱情最深处必呈蓝色和紫色。”

难怪这帧作品满是蓝色。

难怪那小船发着亮光。

难怪那男人和女人也发着亮光。

不仅在大海,在世界任何地方,爱到最深处,爱到无声时,都会出一种美,美得情动山河、席卷一切、回肠荡气。

将这种爱和美用夫妻船的画面奉献给世界,是大理州群众艺术馆的摄影家,蔡植本老师。

这位用镜头扫描大千世界的美的狩猎者,几十年苦心孤诣,经常动用争分抢秒的生命,致力于把美的瞬间,稍纵即逝的美的瞬间,定格成永恒。

摆在我面前的,还有这些画面:

以覆满苍山的白雪作背景,雪光里的三塔就像三只雪笋。近景原野,也厚雪茸茸。就在这样的大雪景中央,蓝映映的溪水载着水沫缓缓流淌。岸畔溪草透出神秘的暖暖黄光。再细看,山雪,地雪,三塔雪笋,也悄悄透出米黄色一般的阳光暖意。雪在这儿,不是凛冽和冷漠,是温情和抚慰。冬天在这儿,不是窒息和扼杀,是生命的另一种欢动,是春和冬的暗恋,是艺术家对大自然的尊崇和理解。大理的“四季如春”,有了更具深度和力度的表达。

同样是静止的洱海,海岸排列停泊的一大串渔船如一排弓弦绷紧的利箭,一触即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力和气势。而另外一幅,前景是很粗壮很结实很安静的古柳,柳荫覆盖草棚,棚前稻秧延伸出去,与远景的水域、山线、天幕、闲云、孤船,结构成因静、因幽、因息、因止而交错而和谐而默契的胜景。大有心如止水、水如静心、行起于止、动寓于静的天成意趣。两幅作品,大相径庭的两极。洱海总算有了懂自己的知音和知己。

同样是欢腾喜庆的场面,却用情调和色彩的反差去争取艺术的自在和美的别致。三月街民族节白族少女擎着鲜花草帽在长街游行的队伍,因两旁涌来的绿树和横空的彩旗而有了沉静、有了边际、有了整合,使欢快奔放的节日美更有意蕴。到了街子天才去赶街的白族男女,其阵势怎能与节日的游行队伍相比。摄影家把熙攘前行、服装鲜亮的男女,放进极有气势的绿田碧海中予以突出,同样有节日的欢快和奔放。两帧照片都拍背影。背影比正面更有想像的空间,更能自由发挥。艺术家把接受美学运用到极致:尊重想象,尊重自由,尊重受众的二度创造。

白族民居一大片幽蓝深邃的瓦顶,与苍山凝重深厚的雪色,鲜明和谐地相融,表现白族历史恢宏壮观和白族文化幽远厚重的内在统一。一林松树,树树直立,枝枝疏绿,突然,一把红伞,林中红出一团,便觉春的情思、春的奇美、春的气息、春的展望,仿佛与红伞撑开的声音一致,“腾”地一下弥散开来。火把节大火把下吹奏芦笙的既吸引别人、自己也被别人吸引的帅哥,临下田做活还俯身摇篮看着宝贝女儿不忍离去的俏颜少妇,都典型化了浓也美淡也美、人也美情也美的白族生活和白族风情。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图片说明
下篇:凤仪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