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8/5/m2018051402ab2fb3f2224265925fbc3ef57907ce.jpg
1952年,杨文钦作为民族地区干部培养人选,被保送到北京学习。1956年,杨文钦转入北京医学院,不仅实现了学医的愿望,也遇见了他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8-05/15/017107.html

等待处理…

杨文钦和扎西志玛:

夫妻医生放弃大城市发展机会 扎根侗乡行医半个世纪

2018年05月14日  浏览量:3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1952年,杨文钦作为民族地区干部培养人选,被保送到北京学习。1956年,杨文钦转入北京医学院,不仅实现了学医的愿望,也遇见了他相知相守60载的伴侣——扎西志玛。1961年毕业前夕,两人立誓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的面貌,为祖国卫生事业服务。

毕业分配的结果出乎意料,两人都被分到了北京的大医院。为了曾经立下的誓言,1968年,杨文钦带着扎西志玛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来到扶罗卫生院。当时卫生院人员少,工作量大,他们既当医生,又当护士,还当清洁工,看病、敷药、动手术、洗器械,脏活累活样样都来。

为了让边远地区村民及时得到救治,夫妻俩还送医上门。山高路远,他们常常挑着手术器械,从清晨走到天黑。为了给村民治病,杨文钦曾经差点送了命。有一次他给一位妇女完成甲状腺切除手术后,回家途中被毒蛇咬伤,生命垂危,经过抢救才免于一死。闻讯赶来的扎西志玛在旁边不停地掉眼泪,心疼地说:“都怪我,要是我陪着你,事情就不会发生了。”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在扶罗镇的几年时间,夫妻俩几乎走遍了镇上的每个村子,上门做手术数百例。

1973年,夫妻俩被调回县人民医院,忙碌依旧。1983年,杨文钦接任县人民医院院长,他大胆推进医院改革,使医院享誉湘黔边界,附近十多个县市的很多老百姓都慕名来就医。时至今日,杨文钦、扎西志玛夫妇已80多岁高龄,依然坚守在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门诊第一线。

网 友 点 评

牢记心中的誓言,放手京城的繁华,不忘初心到白头,走遍侗族700多个山寨,如今岁月模糊了两位老人的许多记忆,却更加清晰了侗乡百姓们的健康之路。此生不为远行,只为脚下的这片土地。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银桥镇“六个严把”保障基层党员发展方向
下篇:图片说明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