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建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新机制,我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完善基本医保制度,努力构建起让人人小病能看、大病敢看的医疗保障网。
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能力建设。今年,全市基层卫生工作按照“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继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启动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继续巩固和完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进一步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方式,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建设健康大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升县级综合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建设。一是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大理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推行院长聘任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二是探索开展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服务人口、服务量、床位使用率等要素,科学核定公立医院人员总量,实行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三是探索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推动医药分开,合理核定公立医院运营费用,增加各级财政投入,回归医院公益性。四是探索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调整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五是探索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妥善解决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一是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统筹区域内卫生计生资源、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以及城镇化、老龄化、人口流动迁移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作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三是规范全科医生执业注册。四是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及中医科室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能力。
推进分级转诊。为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获得最高健康水平的权利,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2018年中央和省级预算内医疗基建投资的80%以上要安排到县(区)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并向贫困地区和服务能力薄弱的地区倾斜;加大卫生计生资源优化布局,加快形成城镇15分钟就医圈、山区30分钟就医圈;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建设,重点加强全科医学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逐步向全科医学科过渡,乡镇卫生院加快全科医学科全覆盖;加强急诊、院前急救能力建设,独立设置抢救室,改善急救设备;鼓励支持推动基层医院向社区护理、康复方向发展,完善服务流程,大力推广一人一诊室和居家医疗卫生服务,切实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和居民就医体验。
完善医保救助制度。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我市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一站式”服务和无缝衔接机制。城乡参保居民就医时凭本人社会保障卡(IC卡)、《大理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居民身份证以及有关享受特殊医疗救助的相关证明,在州内医院或州外实现异地联网结算的协议管理医院就医发生的医疗费,在医院就可实现即时结报。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到14类,基本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且项目经费在去年人均50元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我市将进一步严格执行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按照服务流程为特定人群提供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卫生统计数据、专项调查等信息,定期开展社区卫生诊断,明确辖区居民基本健康问题,制订人群健康干预计划。 周 芬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