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做事先做人。为什么那么多“读书破万卷”的精英、“叱咤风云”的政坛明星,看似风光无限却总是走不到人们的心里?而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普通人,却能获得良好口碑、被人们铭记心中?要论学识、境界、智慧、阅历,前者可是后者无法比拟的。冥思苦想之后,“定力”二字让笔者豁然开朗。
定力是佛教用语,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力”之一,现泛指把握自己的意志力。比如“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政治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纪律定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定力、“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抵腐定力、“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进取定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格定力……所以说,定力是对内心欲望的克制力、精神上的意志力、行动上的坚定力,是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高尚境界,是一种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低调修养,更是一种大彻大悟、进退有度的核心竞争力。
定力源于信仰、信仰铸造忠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如果一个人有了定力,就不会为名利动心、不会为诱惑干扰、不会因物欲烦恼。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要求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因为,定力是一种契约精神,比如物质利益的往来,需要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需要精神的契约。没有定力的人,就抵不住人世间太多的诱惑。
廉洁源于自律,堕落始于贪婪。培养定力,就是加强党性修养,必须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采取家庭、学校、单位、社会互为补充的联动方式,筑牢明辨是非的心理防线,让“真善美、假丑恶”入脑入心,增强抗干扰的定力,方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