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缘分,难免有些许俗套。可生为俗世中人,总是甘愿与缘纠缠不休。
汉语中讲缘分是一种无形的连结,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涵括着所有情感。一种偶然的必然。想想,苍茫天地间,万事万物,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偶然的因缘际会,实则是早已注定的必然的缘分。然后我们在缘分钦定的时空下闪转腾挪,语笑嫣然。
冬意正浓的时候,有幸去大连参加了一场盛大的笔会。那是十一月末,大雪初霁,天地清朗明净,亦清寒凛凛。我们从不同的土地上出发,携着相同的诚挚之心聚在了一起。也许之前,我们并不陌生,熟悉她或他的名字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不过却隔着山隔着水。如今,我们就这样笑嘻嘻的面对面站着,看着,聊着,不是缘分又是什么可以把这一切诠释得玉润无暇呢?
雪后天寒,去的时候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到了之后才知道完全没必要,并不是天气不严寒,而是心里暖暖的,像花瓣遇到了春天,那香气掩都掩不住,到处流溢着。我们围坐在一起,抛开身后的一切,亦师亦友,只谈文字,文字成了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宗教。又一起去看表演,一起在博物馆里流连,所有的人都那么好,那么让人温暖。后来,又想到很多词去形容他们,都不如“好”字简单,又大气,又温婉。
这样的一份缘,秒秒都是金不换啊。
最后的晚宴,因为离别,显得格外难忘和不舍。漫漫路途,一别大江南北,何时再重逢,着实渺渺。师友们唯倾其才能,各展风采,以表隽心。一位儒雅清逸的编辑老师,一身才气,轻轻拿起麦克风,诵起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声音醇厚,磁性十足,晃以为是播音专业的高才生。闻之,令人忘俗。我们纷纷拿出手机或拍或录,以冀留下美好的时刻。是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而提起手机,我实在汗颜。手机没有开通流量,因在岛上,无法上网。看着各位师友互通联系,加微信,加QQ,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听着,然后在手机的备忘录里谨慎地写下。也许从此我们都会天涯远隔,可是终会彼此遥望相知。
转眼已是远去的背影,尽成了天南海北客。
那日到家,已是黄昏。开门,刚进屋,手机就叮叮的响起来,已自动连上网了。身上的包来不及取下,外套来不及脱下,就着急忙慌地拿出手机,一一加上了各师友。这时,就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篇《禅茶一盏,光阴不锈》的文章,其中说到了一首佛歌,叫《一袖云》。我自认为对词语是有几分敏感度的,单看这三个字,已让我欢喜万分。
忍不住百度,找度娘相询,这才知道《一袖云》原来是禅意歌者刘珂矣的作品。点开来听,和猜想的一样,亦是喜欢的曲调,舒缓的,明净的,来自云端的声音,整个人就跟着慢下来,静下来。
再去细看歌词,简直美得惊心:谁家炉火热,茶烟起千朵。百草香不过采药的竹簸,箫翁吹松珀山阶往如梭,水从寺门过踏起层层波。在山顶揣一袖云送给彼岸边的你,迟迟你不来风起吹走山雨;在山顶揣一袖云送给路上的自己,山外山上云外云谁在那里遥望知己。
的确,人生之路,伯牙子期,也唯有知己最难得吧。
回来后的几天一直在听《一袖云》,一遍,又一遍。云水禅心,云是有禅意的。而遇见这首歌,遇见这三个字,该是命定的缘分,是天意吧。如同冬天的这次远行,遇见那些诚挚的师友,然后,自然地就遇到了它。
在网上看到有对《一袖云》的释义:人生路上,遇见的也不一定都是艰难凶险,可能也会是良缘美景,但这些都将只会是过往,真正最值得牵挂且感恩的,怕也只是那远山之巅,云之云上,轻揣一袖云,默默遥望着你的知己。
说的真好。这是走入了缘分的最佳境界吧,所以我们甘愿与它纠缠不休。哪怕良缘美景将成过往,因为有知己揣着一袖云水禅心,默默遥相望,亦值得牵挂和感恩。
宋时诗人翁卷有一句诗:一拂清风一袖云,紫阳容貌鹤精神。因这人生相遇相知的缘分,揣一袖青云,遥望知己也赠予自己。如风,如云,如鹤,活出一份禅心仙意来。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