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8/4/m20180416bb01c0d5f9554d629cc97e8b0ce8ebab.jpg
我出生在“千年茶乡”昌宁一个边远的小山村,从84年到外地求学算起,离开老家的日子已经整整34年了。现在,老家的家家户户都种茶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8-04/17/016847.html

等待处理…

难忘的“家乡味道”

作者 罗武昌
2018年04月17日  浏览量:7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我出生在“千年茶乡”昌宁一个边远的小山村,从84年到外地求学算起,离开老家的日子已经整整34年了。现在,老家的家家户户都种茶,农民不种粮,连绵不绝的茶园成了名副其实茶乡的“标签”,也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离家久远了,人们就习惯聚在一起谈论家乡的味道,以勾起儿时那渐行渐远的记忆……

俗话说:人都是有贪欲的。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除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外,就是钻头觅缝打探当地的特色美食。吃货们更是贪心了,恨不得将天下美味一网打尽收于腹中,这样,朋友们在一起天南地北调侃的时候,才有足够的“谈资”不至于太显尴尬。我不敢自诩为美食家,却也品尝过不少的各地小吃,深被舌尖上的味道所震撼和自豪。但有一种叫“草籽米白酒”的美食,相信你肯定无缘享用过。

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人民公社”的大集体到“包产到户”的家庭单干。在那个“以粮为纲”的时代,尽管高寒山区粮食单产极低,吃“救济粮”是家常便饭,但村里还是以种植包谷、麦子、油菜、蚕豆、豌豆等作物为主,以荞麦、粟米、草籽等作物为辅,经济收入则全靠茶叶了。春节回家,我忽然想起“草籽米白酒”的美味来,就缠着老母亲给我“想想办法”,甚至一小碗用“大团结”交换也在所不惜。老母亲无可奈何地说:“从包产到户后就没有人种草籽了,草籽米白酒上哪里找呀?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草籽”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一种用于饲养牛、马、骡、驴等大牲畜过冬的干燥型秸秆“储备粮”,其种子是饲养鸡、猪、鸭等禽畜的重要饲料。草籽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粗放管理,常种植于贫瘠的山地上。成熟后齐土坪收割,晒干挑至打谷场,脱粒扬净,暴晒用碾子破壳,去除种皮,就获得白花花的“草籽米”了。再将草籽米用水浸泡,用甄子蒸熟冷却,像制作米白酒一样用酒药拌匀,放入容器中密封发酵,一周后便可获得又甜又香又爽口的“草籽米白酒”了。

“草籽米白酒”吃一口终生难忘,是儿时最美的记忆,具有解馋、解乏、果腹、提神之效,是最难忘的“家乡味道”。尽管难觅,我还是期待着,期待着重逢的喜悦。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且将蚕豆伴青梅
下篇:春赏木瓜花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