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8/3/201803228b9a54dc7b284532bd517fcb06d80bea.jpg
2016年海东镇文笔村来了一名胖乎乎的男孩,这位自带“喜感”的阳光男孩——杨自强,怀着对基层生活的憧憬,带着在农村实践工作中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8-03/23/016586.html

等待处理…

扶贫好村官杨自强青春在扶贫一线闪光

2018年03月22日  浏览量:19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2016年海东镇文笔村来了一名胖乎乎的男孩,这位自带“喜感”的阳光男孩——杨自强,怀着对基层生活的憧憬,带着在农村实践工作中放飞青春的梦想,来到文笔这座依山傍海的村落施展自己的才华。

“银苍为屏空为界,玉洱如镜水如天”,文笔村坐落在海东镇的最北端,与大理古城隔海相望。由于远离集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生活极为艰苦,贫困问题也成为了文笔村小康路上最大的掣肘。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每每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质朴村民,看到他们热切期望生活得到改善的眼神,感受他们对党和政府、对扶贫工作队的信任与感激之情,都会让杨自强的心灵深深地触动,他也下决心要为村里的贫困户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赵建才户是文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最为困难的一户,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杨自强这位基层群众眼中的“扶贫好村官”,笔者随他一道对赵建才户进行了一次回访。走进赵建才家中,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白族小院,新房是在政府的帮助下修建的,庭院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院落的一角还有几块精心拾掇出来的菜地,家具不多但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点点滴滴都可以看出主人一家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憧憬。然而新房门前的一条无障碍辅助通道却与小院和谐温馨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杨自强在来之前曾向笔者介绍过他们家的情况,户主赵建才在之前劳作过程中严重摔伤,从此便无法自由行走,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这也成了他们家致贫的根源。“赵姨在家吗?我又来看你们了!”听到杨自强的叫门声,女主人就像接待老熟人一般热情地将我们迎到了屋里。

说明来意后,女主人打开了话匣子,她如数家珍地向笔者列举了杨自强和其他扶贫工作者为她家争取到的政策,给她家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言语中充满了感激。在她的丈夫瘫痪后他们家的生活便陷入了困境,更不幸的是之后她突发脑溢血,现在同样丧失了劳动能力。从她的话语间不难感受到她内心的煎熬,她和她的丈夫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支撑起这个家,但是疾病让对于常人易如反掌的抓握都成了她的奢望。这时注意到她的手指因病痛而变得弯曲了,笔者握住了她的手,这是一双劳动人民的手,虽然有些黝黑而粗糙,却是厚重而温暖的,纹理间刻满了生活的辛劳和一个劳动者依靠双手创造生活的执着,在握住她的手的一瞬间笔者更加体会到了她的无奈和心酸。

她在讲述时泪水忍不住地往下流,她和丈夫育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平时做些零工,家里还有一对在上大学的双胞胎儿子,目前全家人的生活基本依靠老大一人的工资收入,生活很艰难。从她的口中不难听出为人父母对于孩子的疼爱、对于给孩子增添负担的懊恼、对于生活境况的无奈,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他们不能让老二老三辍学,不能让他们重蹈因受教育不足而无法选择自己命运的覆辙,他们宁可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完成学业,能够决定自己的未来,他们的境况让笔者深受触动。杨自强了解情况后,主动前往镇共青团及工会询问在校生的相关资助政策,为其争取教育帮扶。同时他还积极协助村委会多次向上级政府就赵建才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困难请示,并先后获得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使得赵建才户生活得到充分的政策保障。杨自强的积极作为赢得了各级领导以及村民的肯定,由于绩效突出,2017年10月杨自强被评为大理市“扶贫好村官”,但对于外界的肯定表扬他却是十分谦虚的态度,“还有许多需要帮扶的群众,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为他的谦逊执着点赞。

扶贫路上,类似的困难群众还有很多,但同样也有许多和杨自强一样投身脱贫攻坚这场硬战的扶贫工作者在默默奉献。村官的工作和青春的年华对于大多数人的一生而言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但当大家把脱贫攻坚、服务群众真正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时,便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大家应凝聚在一起,立足本职,克难奋进,苦干实干,让青春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闪耀!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传媒点击
下篇:扶贫村干部杨岱雷俯首甘为孺子牛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