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教育宣传主阵地作用,努力营造洱海保护人人关心、人人宣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州教育局及时对全州各中小学开学第一课进行安排部署。
充分发挥学校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主战场作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继续实施每年3月、9月洱海保护开学第一课活动,要求各县市教育局、各中小学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主题,通过教师讲授、观看专题片、组织讨论等形式,让广大师生对洱海的现状、洱海保护的意义、中小学生保护洱海该怎么做等问题有更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省、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认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结合全州实际,以保护生态环境教育、塑造生态文化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校园文化和节约型校园建设,依托弘扬生态理念、倡导绿色文明,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学校创建工作。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保护洱海的意识。近年来,我州编写了《大理环保》《洱海保护》《家在大理》等系列地方教材,各县市教育局、各中小学结合实际,使用好地方教材,上好以洱海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课程,发挥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洱海保护、大理环保”教育渗透到语文、物理、生物、化学、自然等学科课堂教学中,确保环境保护宣教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组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确保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即流域“两违”整治行动、村镇“两污”治理行动、面源污染减量行动、节水治水生态修复行动、截污治污工程提速行动、流域综合执法监管行动、全面保护洱海行动“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进考场、进学生头脑”。
充分发挥学校宣传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洱海保护治理宣教活动。通过教师讲授、讲座、家长会、宣传栏、黑板报、演讲比赛、手抄报、知识竞赛等宣教手段,让广大师生对洱海保护的重要意义、具体措施有深刻的认识。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广大家长保护环境的热情,引导全社会形成洱海保护“我不护谁护”的行动氛围。创新育人模式,鼓励学校利用社区、社会资源,结合研究性学习、团队活动、兴趣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教育教学,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对洱海保护教育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求全州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提高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增强洱海保护治理的责任感。继续坚持和完善网络化责任工作机制和“三清洁”活动挂钩联系制度,完善学校控污工作方案和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动员广大师生自觉投入到洱海保护工作中,坚持把洱海保护为主的生态文明教育列入教育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 王灿鑫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