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钉钉子” 精神,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精准发力,促进财税工作稳步发展。
在工作中,我市常态化公开全市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更加细化,工作更加规范。以环洱海餐饮客栈税收整治为切入点,依靠科技手段,加强税收征管,全面启动税控系统试点工作,安装税控设备1.15 万台,新增税收2000 多万元。开展服务“三农”、精准扶贫等特色金融服务,稳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扎实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制定《大理市规范市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实施意见》和《大理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试行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同时,我市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为预算单位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常态化监控预算单位提现、转款行为,切实防范支付风险。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工作,2017 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金额 2.33 亿元,节约资金0.33 亿元,节约率14.16%。 本报通讯员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