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变压力为动力,以“降事故、保畅通”为目标,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为抓手,在研究和总结全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发扬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的精神,全力打好年末道路交通安全防控战。
强化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全警工作积极性的最大调动。临近年末,各项交通管理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任务繁重、连续作战给民警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市交警大队高度重视,以“抓教育、严管理、树形象、强素质”为目标,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抓牢执法管理,做到思想不松、干劲不减、作风不散,及时总结经验、找准差距,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筑牢年末队伍管理纪律和交通事故预防防线。
完善勤务长效机制,推行多级勤务制度,实现管控效能的最大范围。市交警大队充分结合交管工作实际,按照“警力跟着事故预防走、警力跟着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走、警力跟着拥堵路段走”的原则,继续推行领导示范加岗制度,不断改进固定值守、路段包保、巡查管控、机动巡逻以及双休节假日保通等多级勤务制度。同时,组建摩托车、电动车巡逻队,配合警区制和扁平化指挥调度,切实提高路面的见警率和管事率。
突出信息化管控长效机制,实现交通管理水平最大智能化。市交警大队提早研判城区道路交通流量变化,分析辖区道路交通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借助指挥调度系统,对全市道路实施严格管控,通过电子警察、路口信号机、视频监控等科技设备加大路面管控力度,实现全区域、全天候路网的无缝监管,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同时,围绕实现“接警快、出警快、处警快”的目标,根据“实施适时、指定受理、先期后置、协同作战”的指挥调度原则,快速到达警情现场,及时处置交通事故,全力保障辖区道路畅通。
加强交通秩序整治长效机制,实现交通秩序的最佳状态。为有效预防和压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市交警大队分析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特点规律,按照“强整治、严防控、精管理”的工作思路,以及“日日有整治,夜夜有夜查”的勤务部署,采取不定时整治、集中整治、日常巡查的方式,强化对重点路段、重点车辆和驾驶人、重点违法的管理力度,力争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同时,集中优势警力开展违停、涉酒、涉牌涉证、“三车”违法、“两客一危”等交通违法综合整治,坚决做到“逢车必查,违法必纠”,形成严查、严惩、严治的高压态势,震慑违法行为,净化道路交通环境。
多措并举促进停车管理长效机制,实现道路资源的最大使用。为有效缓解静态供需矛盾,推进全市静态交通管理综合机制建设,市交警大队对中心城区各主要道路再次进行梳理,按照“主干道严控、支次道路限时限段、背街巷道应设尽设”的原则,合理设置临时占道停车泊位,并加强停车管理。同时,充分挖掘路外停车资源,按照“开放一批、开发一批、整合一批”的工作思路,增加停车泊位供给。此外,发布停车管理“三号公告”,公示增设停车泊位情况,执行违停严格记分处罚,并明确将环海路、大凤路、大丽路和乡镇主要道路纳入违停整治范围,全力净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完善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交通宣传的最大覆盖。为使交通安全宣传持续升温,实现交通宣传全覆盖,市交警大队一是充分利用大理交警广播、微博、微信、短信、报纸、电视等平台,多篇幅、高密度、多角度倡导文明交通行为,切实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出行意识;二是继续深化“五进”活动,组织民警深入学校、客货运企业、人群密集地、车站、公园等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知识讲座、观看交通安全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交通安全知识送入千家万户,全方位营造浓厚的社会交通安全氛围;三是为了扩大宣传辐射范围,组织民警下乡、进村、入户,采取“送交通安全法下乡”、在重点乡镇和村庄设立“集中宣传一条街”等措施,提高驾驶人对超速、超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拖拉机、面包车、摩托车违法载人等严重违法行为危害性的认识。
张学丽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