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7/12/m20171203a3ba49da26244bd89952198236b810d3.jpg
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银桥镇坚持按照“源头控制、调整结构、过程阻断、末端消纳”的治理思想,构建农田生态系统,发展高效生态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7-12/04/015495.html

等待处理…

银桥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政府企业农户“三赢”

2017年12月03日  浏览量:3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银桥镇坚持按照“源头控制、调整结构、过程阻断、末端消纳”的治理思想,构建农田生态系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药施用量负增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实现政府、企业、农户“三赢”。

银桥镇位于大理市腹地,耕地面积1.95万亩,农业面源污染是比较突出的洱海保护问题之一。近年来,银桥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了化肥施用量。目前,全镇种植的蓝莓、花卉、苗木、有机水稻和发展的观光农业共有面积7000多亩,基本都不施用化肥,与常规的蔬菜、粮食作物相比,按每年每亩可减少化肥施用100公斤计,全年全镇可减少化肥施用量700多吨,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银桥镇依托大理市优质米盛产区的区位优势,引进大理良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种植有机水稻200多亩,创建“良道”有机水稻品牌,成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农业的成功典型。目前,全镇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个体规模经营32户。通过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种植的现代农业达10260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52.6%,有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政府、企业、农户“三赢”。

银桥镇党委书记杨砚池介绍,银桥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治理,主要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培育生态有机农产品品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方面严格坚持规划引领把好准入关,引进符合银桥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注重减排控污,进行生态种植,严把种植关,主要种植现代农业种植物,积极发展节水节肥的种植结构,有效减少污水和农作物残留的产生,实现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记者 郭鹏昌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海东新区建设海绵城市为洱海筑起保护屏障
下篇:我市持续开展封湖禁渔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