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沱茶始于手工之作,产于风花雪月之地——大理下关。一个多世纪以来,下关沱茶经颠簸的马背、现代快速物流走向世界,从偏僻的边远之地销至繁华的国际都市,从手工小作坊制作到产业集团化规模生产,岁月的磨砺使其清香四溢,新时代的荣光让它日臻完美。品其茶,可嗅出一段岁月的陈香;探其韵,可体味大理这方山水的灵秀与人文的蔚然。
沱之源——风花雪月“永昌祥”
1902年,大理喜洲商人严子珍和同乡杨鸿春、江西商人彭永昌集资1万两纹银,成立“永昌祥”商号,经营茶叶、生丝、布匹、山货、药材等。
其中的茶叶生意一开始主要以经营散茶为主。在长期的茶叶运输过程中,发现散茶因其“泡散”,容易齑碎。“永昌祥”商号为了解决运输中存在的困难,研制开发出了一种外圆内凹呈碗臼型的沱茶,沱茶外形圆润,抗压性强,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变形或压碎。1917年,下关沱茶通过马帮长途驮运,销往四川叙府(今宜宾)、重庆沱江一带,在四川大小茶馆是最受欢迎的茶叶。经销商在川渝等地大力宣传沱茶,加快了人们对沱茶的认知,沱茶一举占领了川渝市场。
发明沱茶后,并不是所有经营茶叶的商家都跟风生产,早期,只有永昌祥、奚记、德瑞利三家商号生产。随后,他们开始在下关设厂,雇用工人进行茶叶分拣和包装。1916年,“永昌祥”商号生产的沱茶量有10担左右,运往四川销售。随后,他们在原料环节加强管理和控制,将传统普洱茶初制加工粗放、萎凋、发酵导致汤色红变的缺点一一克服,生产出上等下关沱茶,拥有金黄透亮的汤色,也充分突出了大叶种茶清香独绝的特点。1923年,“永昌祥”商号注册了蓝色松鹤商标,随着下关沱茶不同历史时期的快速发展,目前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拥有宝焰牌、松鹤(图形)、苍洱、七子、下关、寺登等36个注册商标。
依苍山隽秀,傍洱海明月,风花雪月孕育沱茶,高原之地造就醇香。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下关沱茶占尽“风”景。在沱茶的制作过程中,茶叶经过蒸压加工会有水分,极易霉变。下关恰好处于西洱河峡谷风口正中,自然吹拂的下关风为沱茶的干燥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风干环境,因此,下关成为近代以来我国重要的紧压茶加工中心。可以说,大理的“风花雪月”成就了下关沱茶,“香高味醇品质佳”的下关沱茶见证了大理的变化和发展。
沱之行——茶马古道出好茶
下关虽不产茶,但下关沱茶的原料来自全省各地。崎岖的茶马路上,万千马帮南来北往运输原料、成品茶,不仅维系着下关沱茶的加工、销售和传承,也演绎出无数个生动离奇、感人至深的故事,让这座城市具备了社会开放、文化交融的特点。一座城市、一种茶叶,交织着无与伦比的聚合之美。
茶马古道是祖国西南的一条沟通滇、川、藏及周边国家物资往来和文化交往的古商道。下关地处茶马古道要冲,自古以来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匠辈出,人才荟萃。伴随着沱茶的问世,下关逐渐成为茶马古道上最大的紧压茶加工中心和茶叶贸易集散地,喜洲商帮中的“永昌祥”商号除总号设于下关外,分号遍及昆明、凤庆、宜宾、上海乃至缅甸仰光和印度加尔各达等地,喜洲商帮凭借精明的经营方略,将下关沱茶销售推向了滇、藏、川(含重庆)等地和东南亚国家。
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在下关纵横交汇,下关成为商贾云集、物流八方的交通和商贸重镇。在此背景下,下关沱茶行销祖国西南、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及西亚各国,同时,风城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底蕴,使下关沱茶形成自己独特的茶文化。这种文化,极大丰富了下关沱茶的品种,拓展了下关沱茶的内涵,下关沱茶的商标文化、商号文化、茶叶加工工艺等既影响着过去的产业形态,也为下关沱茶的现代文化形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关沱茶因此成为一个真正延续了百年传统,具有完整序列文化记忆的品牌。
1976年,普洱沱茶首次出口法国,逐渐扩大至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经过不懈努力,云南沱茶总代理商甘普尔完成了在法国的临床试验分析、研究和市场推广。法国《快报》的一篇文章生动地介绍:“沱茶的清香使人想起农村院落的芬芳”。1986年10月22日《香港商报》报道:“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主任、医学专家艾米尔·卡罗比经过临床研究证实,中国云南(下关)沱茶有抗胆固醇的奇效,日饮三杯,一个月后可使血液中的脂肪降低22%”。从此,俗称“销法沱”的云南沱茶(外销)开始扬名国内外,在欧洲各国享有“减肥茶”、“ 益寿茶”之美称。
沱之韵——山水显情知好韵
长期以来,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原料来自全省普洱茶核心产区6州市30余县,荟萃了全省各名山大川中优质茶箐和晒青原料,是各地普洱茶原料色香味形和特征的“集成”,可谓全省之冠。为了保证成品茶的品质恒定和口感的适饮度,公司每年收购的茶叶都需要先进入仓库,在最好的仓储条件下进行一段时间的储存。在制作中,将存放三年以上的茶叶作为基础,与存放时间更长甚至到七八年或数十年以上的茶叶拼在一起,以形成优良的口感和品质。沱茶的拼配,除了不同产区原料的配比之外,还有原料级别的配比。沱茶采用“头盖、二盖、里茶(又称底茶)”三层不同比例原料构成。头盖以春尖等精细的毛尖“洒面”,使沱茶外形白毫显露,卖相好看;二盖采用的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茶料,嫩度虽然稍次,但使沱茶喝起来滋味清香馥郁,里茶用的是叶片粗壮但内含物质较高的底料,其特点是使沱茶经久耐泡。沱茶这种三层用料结构,兼顾了沱茶从外形的美观到内质的整体组合。
“铁饼”是用金属模具直接压制成的饼茶,因为机械压力较大,饼茶压制非常紧实,坚硬如铁,故而得名。1951年,对于沱茶发展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这一年,125克边销铁饼在大理问世,铁饼雏形基本形成。1954年,中国第一款357克云南圆茶铁饼在下关诞生,至此,铁饼开始载入云南普洱茶史册。铁饼工艺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早在50年代甚至更早的时间,下关茶厂就具备了压制铁饼的技术。
沱茶的工艺分为制胚(毛茶拼堆、筛选、拣剔、半制品拼配)、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和包装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对沱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拼配、蒸压、干燥等工序最具特色。工艺操作上,由手工到单机,后又发展为机械联装,经历了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传统的沱茶可分为内销甲级沱茶、乙级沱茶、普洱沱茶(外销)与旅游3克小沱茶和袋泡茶等,其品质各异,但加工工艺基本相似。
下关沱茶根植于民间沃土,发展于不间断的技艺创新。传统的沱茶压制方法经历了从铅饼、石礅压制到压茶凳压制的不同阶段,下关沱茶制作技艺,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彰显了下关沱茶人高超精湛的制茶技艺,积淀了丰厚的大理茶文化内涵。
沱之缘——藏汉合欢世纪缘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边销茶生产企业和边销茶原料储备企业,也是云南最大的边销茶生产加工企业。下关沱茶与十世班禅、十一世班禅有深厚的情缘,这也使下关沱茶与藏区人民结下解不开的血肉深情。
与云南相邻的青藏高原,气候严寒,植物稀缺,藏胞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的酥油茶,离不开来自云南的茶叶。下关沱茶 (包括心形紧茶)通过马帮驮运销到西藏的拉萨、西康等藏族地区,路途遥远,往返一趟需要近半年时间,因此下关沱茶在藏区显得十分珍贵。明朝王庭相《严茶议》中有记载:“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茶叶不仅是他们供奉神佛的供品和生活中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甚至还被当成货币流通使用。在藏区有一句民谚:“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1986年10月,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大理视察期间,专门到下关茶厂(下关沱茶集团公司前身)视察。当时,下关茶厂立即组成了接待班子,研究向十世班禅赠送的礼茶。最后决定选择牛心紧茶等三个茶品作为敬赠班禅大师的礼茶。正因为十世班禅的到访,这一极具历史性意义的 “牛心形”宝焰牌紧茶得以恢复生产。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同原料的“牛心形”宝焰牌紧茶又被茶友称为 “班禅礼茶”、“班禅紧茶”或 “班禅沱”。
时隔20年,即2006年,十一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到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详细了解有近百年历史的“宝焰”牌下关紧茶产品及销往西藏的情况,并题写了“世代茶缘,藏汉和欢”的题字。两世班禅的亲临,不仅是对下关沱茶品质的认可,也代表着藏族同胞对下关的喜爱之情。古往今来,下关紧茶散发着来自悠远佛国的芳香,续写着藏汉的友谊,历久弥新,从未暗淡。
沱之真——承上启下创辉煌
目前,下关沱茶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唯一一个仍在大规模生产的百年民族品牌的茶企。在中国普洱茶风云跌宕的江湖中,在西南茶马古道悲欢起伏的传说里,下关沱茶以其独特的文化,诉说着一个百年品牌的历史与荣光。
下关沱茶是一种精美的紧压茶,是世界沱茶的鼻祖,是云南沱茶的代表,是普洱茶中的精品,是云茶品牌的荣耀,是公司名称的简称。下关沱茶承载了大理乃至云南太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元素,它是中国民族茶业发展的一个活化石,而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忠实记录了这种种元素在时空转换中成就经典的里程碑。
目前,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当今世界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走进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博物馆内可看到公司获得的荣誉,包括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和原料储备企业、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下关沱茶)、中国驰名商标 (“下关”) ……据了解,1986年下关沱茶生产的云南沱茶(外销)喜获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食品金冠奖;1987年二次荣获德国杜塞尔多夫世界食品金冠奖;1993年,再次获西班牙马德世界食品金冠奖;1996年获第十届产品质量欧洲金奖……
从国际、国家到省部级,下关沱茶获得无数荣誉,但下关沱茶并未因此遵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承上启上,开拓进取,再建新功。2004年,下关茶厂通过国企改制成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迈向股权民营化发展时代。2013年,沱茶专卖体系在国内外快速建立,标志着下关沱茶专卖体系的发展正式步入快车道。占地300多亩的银桥新厂区即将拔地而起,下关沱茶将走向更宽广的道路,走向更加繁荣的时代。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