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1时23分,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孕妇赵某在孕24+4周时出现了“先兆流产”。赵某是一名41岁的高龄产妇,第一胎自然流产,其后10余年一直不孕,该患儿系G2P1(第二次怀孕,第一次生产),怀孕后一直小心保胎,但最终没能坚持到足月。豆豆,一个胎龄只有24周零4天的胎儿就这样提前降生了,出生时体重只有810克,是一名高危患儿和珍贵儿。
极早早产、超低出生体重的豆豆一出生就面临以下问题:
呼吸关:中枢、外周呼吸功能均发育不成熟,出生后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呼吸困难。
感染关:免疫功能低下,出生后易出现难以控制的感染。
消化关:消化功能弱,出生后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三关相互交集,始终贯穿影响整个治疗过程,处理稍有不当,就可能前功尽弃。
然而,一个胎龄只有24周、体重只有810克的早产儿,一个成人巴掌大的宝宝,经过医护人员4个多月的精心照顾,成功度过了呼吸关、感染关、消化关,出院时,宝宝已长到2390克,面色红润惹人疼爱。
提起豆豆的经历,市一医院儿科主任廖正辉至今记忆犹新。
豆豆的母亲是位高龄产妇,曾多次受孕失败。她的执着,或许被上天感动,最终在41岁时成功受孕,为保住腹中胎儿,她在生活中小心翼翼,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豆豆在6个月零4天时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人间。
为保证胎儿安全,生产当天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早早守候在产房里,抢在第一时间参与抢救。出生时只有810克的豆豆,是正常出生婴儿体重的1/4左右,胎龄24周+4天,整整比足月儿提前了13周出生,各脏器发育非常不成熟,皮肤透明得几乎可以看见血液流动,生命岌岌可危。
刚出生时的豆豆全身青紫、四肢冰凉、口吐泡沫、呼吸微弱,心跳几乎听不到。眼看着那么脆弱的小生命正在悄无声息地消失,新生儿科和产科医护人员都打起十二万分精神,紧张而有序地投入了抢救……
为了抢救这个小小的生命,科室立即成立了由主任医师廖正辉、2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和3名高年资护士组成的抢救小组,实行24小时专人监护和精心护理。在抢救过程中,豆豆多次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出现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在廖正辉主任的坐镇主持下,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当机立断为患儿进行气管插管、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一次又一次的抢救,豆豆终于度过了危险期。
由于发育不成熟,豆豆皮肤薄如蝉翼,体内水分丢失很快,代谢极不稳定,循环功能也很差。为了增强豆豆的抵抗力,新生儿科以输血的方式纠正新生儿贫血症状,用人血白蛋白补充豆豆的低蛋白血症,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针增强机体抵抗力。在营养方面,医护人员每天按照豆豆的体重,配备相应的营养液、血浆,连他吃的奶也是特制的早产儿专用配方奶,以利于消化吸收。
似乎老天爷也对医护人员的努力与爸爸妈妈绝不放弃的意志所感动,豆豆一次又一次战胜了死神。开始,豆豆只能在呼吸机辅助下进行机械通气,在一轮又一轮的复苏抢救与诊疗措施调整下,8月6日,豆豆终于能在呼吸机辅助下进行自主呼吸了。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用心血和汗水又一次缔造了生命的奇迹,创造了儿科开科以来成功救治胎龄最小早产儿的记录。在8月31日豆豆127天的时候,他的体重增加到2390克,并且可以自主吸奶达40ML。豆豆终于可以离开保温箱和爸爸妈妈回家了,当妈妈第一次抱起豆豆时,不禁喜极而泣。
张国辉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