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业科技部门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积极引领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力促产业结构调整与“洱海先锋”行动双赢。
以科技项目为载体,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长期以来,银桥镇和大理镇属我市粮食和蔬菜的主产区,主栽作物布局于苍山脚至大凤公路沿线,大春以玉米为主,小春以冬早大蒜为主,玉米和大蒜需肥量高,生产过程使用化肥农药相对较多,对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危害较大。为此,我市把洱海海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安排在银桥镇和大理镇,并作为全市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示范区,同时加快实施四项农业科技项目。一是实施玉米间套种荷兰豆、雀蛋豆1000亩。在大理镇的上末、阳和两个村实施玉米间套种荷兰豆立体种植600亩,在银桥镇的五里桥、双阳、银桥三个村实施玉米间套种雀蛋豆400亩。二是在银桥镇阳波、五里桥、银桥、马久邑实施豆科牧草绿肥种植700亩。三是实施秸杆覆盖项目7150亩,其中蓝莓2300亩,玫瑰752亩,蚕豆秸秆覆盖4098亩。四是实施改种蓝莓种植2300亩,将大理镇南门、银桥镇五里桥、双阳、银桥、鹤阳5个村长年种植玉米后作大蒜种植的2300亩耕地改种为蓝莓。
以保护洱海为核心,着力实施“洱海先锋”行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我市农业部门以洱海保护为核心,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控氮、减磷、增钾、增施有机肥,物理防控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量;积极倡导农民群众在生活中树立保护洱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各类洱海保护的志愿活动 ,做好洱海保护的践行者。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将洱海保护的新知识和新政策带给身边的同事、亲朋好友,让他们意识到洱海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着力实现基层党建与洱海保护治理“双推进”,加快实施“洱海先锋”行动,把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到洱海保护工作中,以洱海保护治理成效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果,确保全市洱海保护“七大行动”各项工作件件落地见效,坚决打赢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 周应良 董雄辉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