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主战场,也是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杀手锏”,经久受用的致富方法。
推进产业扶贫,首先要明确其经济属性,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找准产业项目和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
我市太邑乡和全州12县市的贫困山乡选择种养产业,31%以上农民纯收入来自核桃及林下产业,取得了成功经验。兴办产业,开流活源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可靠保障。产业扶贫要充分体现并突出“产业+扶贫”的内涵和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避免扶农扶林不扶贫,产业和市场不带贫困户致富。
推动产业扶贫要因村因地因资源制宜,宜种植则种植,宜养殖则养殖,助力脱贫攻坚。贫困的乡村和贫困户大多在山区半山区,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人文因素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就种植养殖也不相同,获得外部帮扶的资金、技术、人才也不同。种植业有的种林木,有的种中草药材,有的种花卉;养殖业有的养羊,有的养牛,有的养鸡、养兔、养毛驴。扬长避短,补短板求发展。
产业扶贫因村因地因资源因人制宜,做到产业规划引导,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结合本村本地优势和群众传统种养习惯,有针对性地引导及规模发展,选择周期短、效益高、可持续的产业。当然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将发展前景好、风险较小、效益明显的产业项目,纳入贫困乡村、贫困户择优选择、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办法,实现目标。
产业扶贫是脱贫创业的“孵化器”,我们要因村因地因资源制宜,在通力合作下,脱贫致富就能健康发展,小康也就能同步实现。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