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7/3/m2017031573f389e3cc084cc687ae2ad5ca00659e.jpg
又名大石庵,清代曾设汛溏,故又称观音塘,在大理古城南上末村。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岑毓英重修。《重修观音塘殿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6-12/19/009259.html

等待处理…

观音塘

2017年03月15日  浏览量:2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又名大石庵,清代曾设汛溏,故又称观音塘,在大理古城南上末村。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岑毓英重修。《重修观音塘殿阁碑记》记载:“大理府古妙香国,观音大士灵迹最多,而负石却兵一事尤灵而奇,府志备载共详,大石上旧有础石小阁,后建有殿宇。自迤西道达公鼎力重修,依石凿池,增以栏杆,阁后殿宇备极壮丽。”以后部分殿宇和厢房毁于水灾和杜文秀起义兵燹。清同治年间,清将岑毓英和杨玉科复修。观音塘分前阁、中殿和后殿,其中最具有特点的是前阁,内祀观音,阁建在一块名叫观音石的大石上,用大理石建造,四面围以大理石栏杆,雕龙画凤,十分雄伟壮观。观音大石上刻有佛像,玲珑剔透。相传,汉时曾有兵侵犯大理,观音化作一老妇,用草索负石吓退汉兵,故称“妇负石”。后人为纪念观音负石阻兵,于是在这块大石上修建了观音阁,供人参拜瞻仰。前人在“妇负石”上刻有一联:

是大士负来,奠安蒙舍初开地;

想娲皇炼就,留补人间未满天。

清同治十二年,抚滇使者岑毓英在观音塘阁门上也亲题书一联:

负石阻兵本菩萨心肠,显出英雄手段;

画图擒贼托神仙幻梦,竟成将帅功勋。

观音塘是大理市佛教协会驻地,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会,人们不仅朝拜观音,而且还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将宗教、文化、集市贸易融为一体。现今观音菩萨已成为人们追求慈爱、正义和希望的象征。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一生不能不读的一部好书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