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大理大学召开首届教育国际化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大理大学秉承“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主动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临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全面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本科留学生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留学生教育成绩显著,2002年至今培养了10多个国家约3000名留学生。目前,学校有来自19个国家的在校留学生1067人,其中本科和硕士学历留学生1047人。对外合作交流全方位开展,与20多个国家的48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接待来访团队约50多个,派出到国外交流的各种团队约30多个、100多人次。
同时,大理大学积极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开展科研合作、国际间师生互换项目,做好智力引进工作。学术和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举办了60余场国际学术讲座、14届“国际日”活动,持续13年与泰国东方大学举办“大东方艺术节”。汉语国际教育深入推进,分别在泰国、老挝、柬埔寨建立了4个境外汉语教学实习基地,派出16批200余人次的学生前往教学实习,2016年获批成为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中方承办院校,2007年与柬埔寨皇家金边大学合作成立“RUPP-DHY汉语中心”,培训学习中文各类人员2000余人,组织10批500余人次的留学生夏令营活动。大理大学先后被确定为全省4所“走出去”试点院校之一、“云南省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国际日”项目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奖”;2013年学校申报的“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未来五年,大理大学将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三化一突破”为主线,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彰显特色,构建完整的教育国际化办学体系,推动办学理念、师生素养、学术交流和教育质量水准的国际化,提高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把学校建成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记者 陈曙娟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