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7/3/m20170315640c2f11bb3c41ce950f5c5ce666aa28.jpg
12月18日,海东镇第一批搬迁的安葬骨灰集中搬迁到新建成的祖灵庙内,此举标志着海东镇骨灰安葬实现由“入土”到“入庙”。在海东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5-12/23/011059.html

等待处理…

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庙

海东祖灵庙正式启用

本报记者 李锦芳
2017年03月15日  浏览量:2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12月18日,海东镇第一批搬迁的安葬骨灰集中搬迁到新建成的祖灵庙内,此举标志着海东镇骨灰安葬实现由“入土”到“入庙”。

在海东新城开发建设中,为妥善解决开发建设用地与村民殡葬用地之间的矛盾,海开委在充分调查研究并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2012年启动了“以白族传统殡葬文化为主线,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能与生态城市相匹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既能安放骨灰,又能进行传统的殡葬祭祀活动”的白族祖灵庙殡葬改革项目。

启用的海东祖灵庙位于海东镇下和村村后荒山上,是海东祖灵庙的一期试点工程,为白族传统建筑中的“三坊一照壁”形式。在海东的荒坡上建设具有浓郁白族殡葬文化特色的祖灵庙,将老百姓去世后的骨灰盒集中安放在庙里,它同时也是群众追悼祖先和开展宗教信仰活动的场所,这样既解决了殡葬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冲突问题,也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据介绍,海东祖灵庙是海开委集约用地,破解山地新城开发建设与殡葬用地矛盾的典范。以50年测算,大理海东新城建设迁坟及人口自然死亡安葬大约需要11932亩殡葬用地,而海东新城计划新建的11座祖灵庙总占地仅需50亩,祖灵庙的建设用地与建设公益性公墓区用地相比较,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00多倍,不仅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减轻了群众负担,还为全市殡葬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记者 李锦芳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市苍保局开展党性党规党纪专题学习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