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7/3/m20170311fe5f8e49f44349a38822385d87fa5216.jpg
6月30日傍晚,金梭岛对面的海滩上,几十名工人正在将一只只手划船从洱海湖区拖离到岸上。停靠在岸边的一艘渔船上,伫立着二十多只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5-07/02/000436.html

等待处理…

 海东镇洱海保护迈出坚实步伐

金梭岛鱼鹰表演旅游经营项目全部迁出洱海湖区

2015年07月02日  浏览量:1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6月30日傍晚,金梭岛对面的海滩上,几十名工人正在将一只只手划船从洱海湖区拖离到岸上。停靠在岸边的一艘渔船上,伫立着二十多只人工驯养的鱼鹰,所不同的是它们再也不会帮助主人捕鱼了。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安全管理条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控制鱼鹰表演旅游经营项目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保护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及内河交通秩序安全,我市决定依法将鱼鹰表演旅游经营项目全部迁出洱海湖区。海东镇认真落实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迅速行动,深入细致做好相关工作,全面完成鱼鹰表演旅游经营项目迁出洱海湖区任务。据了解,当天共移出手划船32只,收缴鱼鹰23只,

鱼鹰因捕鱼本领高超,快速潜泳在水中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自古就被人们驯养用来捕鱼。在洱海沿岸,鱼鹰驯养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随着现代化捕捞渔具的出现,鱼鹰驯养数量锐减,数量从先前的2000多只到目前的100多只。鱼鹰表演旅游经营项目的推出,不仅让游客看到鱼鹰捕鱼表演,还可从中了解白族传统文化,鱼鹰数量也逐渐恢复,渔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但随之带来的是鱼鹰表演船存在安全隐患,观看人群会带来垃圾,给洱海保护带来压力。

作为土生土长的渔民,杨凤龙家五代驯养鱼鹰,经历过鱼鹰捕鱼卖鱼到靠鱼鹰表演增加收入的过程,与鱼鹰有着深厚的感情。谈到鱼鹰表演旅游经营项目要迁出洱海湖区,他有几分无奈,但也表示支持。他说:“我们家五代人养鱼鹰,现在为了保护洱海,不准养鱼鹰了,希望认真考虑专业渔民的出路,让渔民和鱼鹰都有一个好的归宿。”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金梭岛上的渔民靠捕鱼卖鱼生活,封湖禁渔、鱼鹰表演旅游经营项目全部迁出洱海湖区将会影响村民的生活,对此,海东镇和金梭岛村也有相应的计划。金梭岛村委会主任赵成告诉记者,金梭岛的发展还是要依靠旅游业,目前已完成了金梭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把金梭岛打造成一个生态式的旅游宝岛,让老百姓从事旅游、餐饮、客栈经营等旅游服务项目,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解决金梭岛村民的出路问题。记者 罗绍亮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全州组织工作会议召开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