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7/3/2017031605d4a15e2b194332a828dd9a29211ffd.jpg
进入冬季,一群群海鸥又飞临洱海小普陀湖面,如回家的游子,如期待中的小友,它们成群结队、翩翩飞翔在洱海之上,如一幅曼妙灵动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4-12/19/011572.html

等待处理…

洱海上的人鸥情缘

近万海鸥飞回洱海越冬现盛景

作者 ○记者 王淑云 李维江 摄影报道
2014年12月19日  浏览量:1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进入冬季,一群群海鸥又飞临洱海小普陀湖面,如回家的游子,如期待中的小友,它们成群结队、翩翩飞翔在洱海之上,如一幅曼妙灵动的画卷,让记者心头溢满对大自然美好生灵的赞美。

早晨冬日暖阳下,水面如镜,挖色镇海印村游人如织,站在海边观景走廊上,极目四望,碧蓝的洱海映衬着巍峨的苍山,点点白云仿佛融入水中,眼前的小普陀如一枚方印,岛上绿树掩映着古老寺庙,环绕小岛或飞舞或游弋的群群海鸥,与自然美景、历史民族文化美妙融合,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享受……此时,一艘满载游客的大型游船驶入,翻飞的浪花激起海鸥飞舞,引发了游客的阵阵欢呼,抓紧拍照,好一派欢快的观鸥盛景!

人鸥和谐添美景

在岸边,记者遇见了3位从四川来大理旅游的姑娘,她们刚刚乘船观鸥上岸,正准备继续骑自行车环游洱海。她们十分兴奋:“太美了!这么漂亮的山水和海鸥照片,拿回家去,朋友们一定非常羡慕!”

家住下关的张大爷一早就同家人来到海印村,他说,小孙子听说洱海里有海鸥,嚷嚷着要来看,一家人就赶过来了。看到热闹的景象,他们租了条小船,带上家里的馒头去喂海鸥,听划船的白族大妈说海鸥喜欢吃小鱼虾,于是他们又买了一大包,一边喂鸥,一边拍照留念,玩得不亦乐乎。

一群昆明口音手里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专程利用周末赶来大理拍海鸥的。他们说,昆明的海鸥已经拍了多年,很难再拍出新意;小普陀、洱海、苍山的组合,再加上海鸥,本身就是美丽的画卷,这里可能会拍出更好的照片。来自湖南的游客李女士说,朋友家人自驾车来大理游玩,今天环游到洱海边,没想到会看到海鸥,真幸运,洱海风光真美。

大理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病监测站站长张佐柱介绍说,由于大理气候四季温暖如春,又有高原淡水湖泊洱海,每年11月至12月左右,海鸥会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洱海越冬,到次年3月才迁徙离开。洱海上的海鸥与昆明的红嘴鸥是一个种类,都是冬候鸟。海鸥种群数量大,由于食物匮乏,海鸥喜欢跟随游船,接受人类的投食,海印村民经常给海鸥投喂食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鸥聚集在小普陀附近。2012年,海鸥飞来了约3000只,2013年飞来了近万只。大理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白鹭、海鸥等野生鸟类已经养成“人来鸟不惊”的习惯。

海印村村民赵金飞是一个爱鸥人,他说起海鸥来滔滔不绝。他说,海鸥是洱海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种钟灵毓秀的文化,是大自然赐予大理人民的宝贵财富,它们使大理秀甲天下的自然美景更添灵秀。海鸥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的记忆非常好,对它友善、喂食,不伤害它,它就信任人,它能像信鸽一样迁徙上万公里,回到原来的地方。如果有人毒鸟、伤鸟、偷捕,它就会全部一起飞走,再也不回来。今年10月20日海鸥飞来了40多只,到12月中旬又陆续飞来了近万只。海鸥群里有几只是领头的,越给它们喂食,飞来的海鸥就越多。现在喜洲镇沙村、双廊镇、挖色镇挖色村也有人给海鸥喂食,吸引了一些海鸥,但是80%的海鸥集中在海印村前小普陀附近的湖湾里。

热心喂鸥鸥恋人

赵金飞是海印村每天自发来喂海鸥的几位村民之一,他们已经连续三年给海鸥投食。2012年11月,赵金飞看到海鸥飞来,想给它们喂一些食物,他划着小船,拿了2袋馒头、1袋小鱼去丢给海鸥,海鸥很喜欢吃,从此他心里牵挂起海鸥,成为了海鸥的朋友和亲人。他的行为最初不被人理解,有人说他脑子不好使,亲友说喂给海鸥的食物还不如给他们吃,但是他还是坚持每天去给海鸥投喂食物,后来大家看到海鸥越来越多,引来了大量观赏海鸥的游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都纷纷理解了他当初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随后,他的亲朋好友赵金刚、赵强、杨继学、杨玉雪等也加入了喂鸥的行列,出钱出力,没有任何报酬,每天自发地去给海鸥投喂食物。

赵金飞说,从海鸥飞到小普陀起,他们每天早上都会来到海边,先划船进湖去喂海鸥,再回到岸边守护它们,直到它们飞走。海鸥识得他们几个常喂食的人的声音,只要站在岸边发出吆喝,海鸥就会飞过来。因为长期给海鸥喂食,海鸥才信任人,也肯主动来到岸边觅食停歇,与人越来越亲近。

记者看到杨继学刚刚给海鸥投喂完食物,小船上只剩一只空桶,他又拿起扫帚清理游客丢弃的垃圾,打捞湖面的漂浮垃圾等。他说,之前虽然海鸥每年都来,但当地人没有想去喂它们,现在洱海里的鱼虾少了,海鸥捉不到多少,时常吃不饱。我们看着于心不忍,所以每天自发地来喂海鸥,吸引海鸥长留海印。“鸥粮”是自己买来的曲奇饼干和捕捞的一些小鱼虾,每天得准备60公斤才够它们吃。

赵金飞和杨继学等村民每天自发地给海鸥投喂食物,打扫环境卫生,投入巨大,感到非常吃力。由于没有专人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他们也没有权利去管理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观鸥游览的安全、卫生、经营和保护等存在些许无序现象,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坚决打击有些地方用电瓶电捕鱼、毒鸟的行为,保护洱海渔业资源,让村民自觉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留住海鸥,从中获得长远效益。

观鸥热潮增收入

清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洁白的海鸥翩翩飞翔,灵动的身姿、清脆的鸣叫,像一群美丽的精灵,为洱海增添了无限活力。八九条小船载着游客,与海鸥嬉戏,船家一边摇桨一边吹哨子,成群结队的海鸥围着小船翩飞,游客不时把“鸥粮”抛给它们,并按下快门,与海鸥合影。

现在,海印村老少都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没有人伤害这些野生鸟类,来观赏海鸥的人越来越多,给村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海印村会计杨士元告诉记者,从前年开始,海鸥大量聚集到海印村、挖色村一带的海面上,吸引了众多游客,现在每天都有近2000名游客慕名前来观赏海鸥,周末能达到上万人,节假日更是车多人多,排成长龙,连交警都要执勤疏导交通。村里已经开起餐馆20多家,旅馆近10家,摆小摊卖小鱼小虾及烧烤的有50多家,有50多艘观鸥船。围绕海鸥经济,全村有400多人投入其中。去年,据不完全统计,海印村依靠海鸥开展旅游的收入达150多万元。

海印村的杨吉亮与其他人家共同建造了一条船,载客游玩、看海鸥,家里人有的去拉客、有的去划船,每天能挣到几十元。杨大嫂说:“自从海鸥飞来小普陀后,我们做点小生意增加了收入,每天也能给家里的孩子买点零食、玩具。以前很多游客只是在岸边看看小普陀就走了,有些旅游大巴在附近停留一般也只有10分钟左右,生意做起来有些艰难。但从前年开始,海鸥飞抵小普陀后,游客多了,自己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挖色村环海路边有一个休闲小广场,绿树红花、长亭静立、苍山遥望,洱海碧波荡漾、海鸥飞舞,许多游客喜悦驻足。挖色村的14户人家自发组织起来,每家凑出3000元钱,自备“鸥粮”,每天喂食海鸥,还造了6条船,购买了50件救生衣,载游客游玩,也有其他村民来附近摆摊,卖冷饮、小吃等。

挖色村村民杨克清介绍说,海鸥从2012年飞来挖色村前的湖湾,他们这14家人就自发地喂海鸥、搞经营,游客游玩收5至10元,一袋“鸥粮”卖3至5元,有15个人做划船、引导游客等服务工作,前两年没什么效益,村委会也会补助一点喂海鸥的资金,并要求一定要保证游客安全。今年来观赏海鸥的游客比前两年多了,每天游玩的游客平均有300多人次。现在挖色村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都比较强,大家认为海鸥是吉祥的象征,给大家带来财富,决心要长期保护好。下一步,挖色村还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开展白族传统渔文化展示活动,发展餐饮业,带动整个村发展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促进挖色村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保护续情缘

年过六旬的杨士元向记者讲起年轻时与海鸥的趣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洱海里有一种“鳔鱼”,重一两,最大不到二两,相当美味好吃。鳔鱼在冬季捕捞,由于它藏在湖底石堆中,网不到它,渔民把一种植物捣出白色浆汁,掺上石灰、红土,倒入插到石缝的竹筒里,鳔鱼被麻醉飘起,就用漏网捞,放鱼鹰叼,一次可捕捞几百斤,甚至上千斤。此时就会有海鸥来抢吃,不过,那时海鸥少,也许那时的环境保护得好,到处能找到吃的,它没有必要一定到洱海来。老杨感慨道,现在大理人喂养它,海鸥会把洱海当成家,以后海鸥会越来越多。

近年来,随着我市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迁徙到我市的候鸟,已成为大理一道文明祥和亮丽的风景。我市持续不断地实施洱海保护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持续的投入,强化各项保护措施,建成一批环境效益好的环保项目,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去年12月以来,洱海水质持续6个月达到Ⅱ类,平均透明度为2.28米。流域生态系统进一步得到恢复,洱海水生植物种类、数量不断恢复和增加,湖内已绝迹多年的洱海土著螺蛳、圆被角无齿蚌、云南裂腹鱼等物种又重新出现。

同时,我市相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迁徙候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积极开展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聚集地的保护、监测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猎捕、经营野生动物的行为。

由于环境生态的改善、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各种野生鸟类在洱海寻到了栖息的“天堂”。根据大理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的观测统计,在洱海流域有长留的本土鸟类,有迁徙过冬而来的赤麻鸭、红嘴鸥、紫水鸡等冬候鸟,再加上飞临洱海育雏的白鹭、牛背鹭、夜鹭等夏候鸟,每年的野生鸟类达50多种,其中海鸥、赤麻鸭、黑水鸡、白鹭等种群数量较大。洱海上的海鸥有红嘴鸥、棕头鸥两种,海鸥对水质、环境要求不高,而灰鹤、紫水鸡、赤麻鸭、凤头潜鸭等鸟类喜欢清洁的环境和较好的水质,今年较多地出现在罗时江湿地和海西、洱海公园、苍山十八溪入湖口的湖面上。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