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王洞又称白王冢,位于大理市苍山雪人峰之麓,双鸳溪南约250米,是一处古文化遗址。1985年白王洞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王洞洞口为砖石结构的拱券式造型,进洞数米有层层石壁,石壁两侧为深入洞内的通道。洞口前45米处有校场式两级平台,各长150米、宽97米。平台前有一坡形通道,通道东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个高约10米,周长约40米的土丘,名为“金锣”、“玉鼓”。解放前吴金鼎对白王洞进行了调查,认为是明代墓葬。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陈明达、莫宗江三先生访大理城西北之无为寺,于寺东南寻行所谓白王冢,认为观此种建筑,似是古代宫殿或宗教场所。”白王洞洞口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倒塌成一大坑洞。东面两大平台已种上茶树,通道尚存,东南土丘(即金锣)尚存,东北土丘(即玉鼓)已毁。现其管理单位为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使用单位和责任单位为大理市银桥镇镇政府。保护范围是:东以下平台外50米为界,南以两平台南边缘外20米为界,西以白王洞洞口西50米为界,北以两平台北边缘外20米为界。
(资料由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提供)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