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3/1/pc2023010303993e400fad4ed68545b314b20f160b.jpg
我市坚持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打绿色牌、唱特色戏、走产业路”,拓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路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3-01/04/031204.html

等待处理…

我市坚持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局走“两山”转化之路

2013年01月04日  浏览量:3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我市坚持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打绿色牌、唱特色戏、走产业路”,拓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大理特色的“两山”转化之路。

在洱海保护工作中,我市先后推进“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等重大举措,在全省率先提出高原湖泊“三线”划定及管控方案,科学划定蓝线、绿线、红线,形成了云南省首个以“底线”划定为核心的高原湖泊空间管控体系,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两线”“三区”管控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了示范样板。特别是坚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了“洱海案例”和“洱海经验”,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打造了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典范,为云南省推进“湖泊革命”、实施“退、减、调、治、管”措施提供了借鉴。

以打响古生“最美乡愁”品牌为抓手,我市按照相关规划理念,科学编制专项规划,系统谋划和布局古生“乡愁”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高值农业、特色餐饮民宿、乡村旅游,成功打造“漫步苍洱、体味乡愁”古生体验路线,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径,2021年古生村人均纯收入达20470元,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幸福。古生村逐渐发展成为洱海之滨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典范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古生村“乡愁文化发源地”的示范引领下,全市范围内才村、龙龛村等一批田园乡愁和乡村振兴新高地相继建成,推动全市乡村振兴事业向纵深发展,绘就一幅洱海流域“美丽乡愁”新画卷。

同时,为切实解决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问题,我市支持顺丰洱海环保科技公司市场化收集、转运、处理、利用整个流域的畜禽粪便、水草、藻泥、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探索形成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顺丰洱海模式”。总投资约91.91亿元,启动洱海环湖生态搬迁和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完成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生态廊道、生态搬迁、管网完善及科研试验地建设五大工程,通过环湖生态修复和濒危物种栖息地恢复,重造了环湖生态景观,恢复了洱海环湖“绿水青山”。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从源头抓起,实施治本之策,推动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取得全新进展,全力推动洱海保护精准治理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记者 黑浩川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保安全守牢发展底线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