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道德模范,是献血冠军,是纯粹的好人……认识张仕钧之前,他身上已经有很多殊荣了,因为经常能够在各级新闻媒体上看到关于他的报道,他犹如一个熟悉的故人。2024年因为文明城市建设,记者有幸认识了张仕钧,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身边的同事、朋友时常会问,跟一位道德模范在一起上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记者也经常都是这么回答:“他犹如一座移动的精神灯塔,时刻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指引激励着大家前行……”
平凡但不普通的他
真正认识张仕钧是今年3月,因为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我们都在创文办上班。张仕钧皮肤黝黑、偏瘦,背微驼,着装简洁朴素,普通又亲和,我们叫他张老师,后面才发现作为道德模范,他谦和地都尊称每个人为老师。在创文办一起上班的日子,他擦桌子、拖地、搬运物资、布置会场,到乡镇(街道)、社区(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每个工作场合都随处可见张仕钧忙碌的身影,他总是冲在一线,抢着干苦活累活。他每天按时上班,跟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没什么区别,下班时又默默地骑着他那辆简易的自行车慢慢回家。直到后来记者才知道这一份看似非常辛苦的工作居然是他主动请缨做文明城市建设志愿者“争取”来的,自己却不求任何回报、不领任何报酬。
为了别人做自己的他
张仕钧非常和蔼可亲,平日里话不多,但在闲暇空余中我们也会像朋友一样聊一些生活的琐碎。“谁家的孩子品学兼优,但是家里条件不好”“某个村的老人七老八十了,但是家中无人照管”“哪个病人又得什么病了,需要输血需要治疗”……在他的口中,永远关心关注的都是别家、别人,他在电话里聊的都是协调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帮扶捐赠事宜。他的朋友圈里都是他跋山涉水、走村入户去献爱心的足迹,血站里也一直都是他一次次坚定反复地挽起衣袖去为素未谋面的人无偿献血、延续生命……
张仕钧很“闲”,他没事总是操心着别人的事,别人家的孩子能不能上得了大学,留守儿童在家有没有吃饱穿暖,孤寡老人有没有人帮扶……别人的欢喜和苦难总是能够轻易地牵动着他的心。张仕钧也很忙,他总是急匆匆地奔波在送爱心、送温暖的路上。从1988年高中毕业去村子里收购农副产品,被山区的贫困和生活的艰辛深深触动后,他正式开启人生公益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已经是他在公益之路上默默耕耘的第36个春秋。三十多年来,他捐资助学,成为山区贫困学生求学之路的一盏明灯;他义务献血累计8万毫升,挽救无数不可重来的生命;他济困帮扶,成为别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三十多年来,他心中好像只有别人没有自己;三十多年来,他也一直在做那个一心为了别人的自己。
以爱润城的千千万万个“他”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爱的奉献》是张仕钧的手机彩铃,那熟悉的旋律从张仕钧手机里传出来,是一种感召,更是一股无形的力量。
张仕钧不仅在创文办做志愿者不求回报,还发动爱心团队和身边的爱心企业一起参与文明城市建设,在宣传文明知识、引导文明行为的同时将便民利民志愿服务送到乡村、学校、社区、小区,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眼睛义诊、推拿按摩、义务理发等实惠。活动让居民群众不仅感受文明城市建设的力度,也让大家切实感受文明城市建设的温度,受到居民群众的连连点赞和好评。
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成浩瀚大海,点滴爱心可以汇聚成爱的洪流。文明宣传和志愿服务只是张仕钧公益之路的一个小小缩影。一路走来,因为对公益、对爱的执着和坚守,在张仕钧的感召和引领下,他也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团队,从一个团队变成了一群人。如今,张仕钧和“大理爱心公益”团队的爱心公益行动已覆盖大理州12县市,截至目前,累计为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生活困难学生和老弱病残群众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1600多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生活困难家庭学生1520多名。
张仕钧今年54岁,是“大理爱心公益”团队的发起人,曾获得“大理市十佳志愿者”“大理州献血冠军”“云南好人”“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等荣誉称号。他虽荣誉等身,光环无数,但是走在人群中却又普通至极,难以寻觅。因为文明城市建设,因为“张仕钧”的激励引领,因为无数“张仕钧”的支持参与,有千千万万个“张仕钧”也在为文明城市建设助力添彩、发光发热。 记者 张益秋 罗晓川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