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4年6月3
星期一 第2584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于无声处听心音 御前侍卫府门楼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于无声处听心音

□ 作者 何永飞 2024 年 06 月 03 日 星期一 阅读:15

世间的喧哗,让我们错失很多美好,比如花语、风歌、云影、月色等。蓦然回首,匆忙的脚印里只留下时光的几截瘦骨,或空无一物,不禁心生悲凉和伤感。

可有心之人,有情之人,有智慧之人,总会绕开喧哗,回归自己的内心,以书香为伴,静享人生。也许人生是苦涩的,可其能从苦涩中品出甜味;也许人生是暗淡的,可其能从暗淡中找到亮光。这样的人,让人欢喜,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活着,是生命最基本的要求;活好,是生命最有意义的追求。我们谁都不知道,生命要承受多少疾苦,要面临多少意外。所以,我们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每一次遇见,要感恩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份信任。

不喜欢喧嚣的我与同样不喜欢喧嚣的学芬相识于一次文学培训活动,也许之前就见过,可未曾搭话,跟陌生人没啥区别。而就是这次培训,竟然很是投缘,聊起文学和写作,很多观点我们都有着惊人的一致。写作路上,能遇到真正的良师益友,实属不易,故倍加珍惜。

因为懂得,所以信任。在一次生病后手术前,学芬写下一段话,如果手术出现意外,就让家人把书稿委托给我,让我帮她出版和了却她留下一本散文集的心愿。这不仅仅是因为我的公司可以做书,更是一份难得的信任和重托。接到这份信任时,我热泪盈眶。人生路上,能遇到已是缘分,何况这样的重托和信任,我们当不负命运的馈赠。所以,拿到学芬的书稿《那时花开花不语》时,我就迫不及待地用心阅读,通过文字走进她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散文是最能感知作者内心的文体。真诚,是散文写作者必须要具备的,否则作品再光鲜亮丽,再恢弘大气,也难以感染和打动读者,谁也不愿聆听虚无飘渺的高谈阔论,不愿停留在没有热度的虚假空间。学芬是懂得生活的女子,这为她的写作铺下了亮丽的底色。她对文字的那份挚爱和热诚是不言而喻的,不然就不会在工作繁忙之余,在肩负家庭重担之时,在别人追逐潮流之外,写下这么多文字。

心灵浑浊的人,写不出干净的文字。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不是漂亮,不是帅气,更不是富有,而是干净。与学芬交往多年,通过观察和了解,干净这个词用在她身上,是最合适的。作品的字里行间,折射出她内心的纯净、善良、温暖和美好。特别是她的善念,我总在细细地察看,不管是对弱者的帮扶,还是对身边亲友的态度和言行,她没有刻意去美化,或在意做给谁看,而是出于本性使然,从心底里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温暖和善良。善良的人,自有天助,我一直这样认为。

学芬把自己的灵魂安放于文字。她始终在场,或以优美的笔调描绘山水和自然之美,或以朴实无华的文风讲述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或以真挚的情感抒怀人生感悟,或以清泉流淌般的姿态吐露心语,不拘一格,让读者得到美的熏陶和心智的启迪,从而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对复杂人生命题的思索。尽管有些篇章还可以写得再深入一点,或讲述得再巧妙一些。但总体而言,这部作品是很成功的,其阅读价值不可小觑和忽视。这是学芬的第一本书,就有如此高的艺术水准,足见其功底之扎实,足见其对文字的执着。

著名散文家周晓枫说:“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像数学一样有着公式和标准答案,而是具有难以概括和归纳的美妙的可能性;即使答案偶尔是惟一的,过程也依然能有多种、多重、多变的解决方案。”坚守初心,与文字为伍,去记录、呈现和思考生命的过程,是每一个写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