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大理市积极探索建立优秀教师培养机制,多措并举搭建多元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名师工作室、组织和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等,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多措并举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优秀教师,助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淑敏是一名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26载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从1998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她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先后在下关四中正阳校区语文教研组组长、团委书记、教科室主任等多岗位历练,使她从一名充满热情的年轻教师成长为有自己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
“这节议论文的复习课你上得非常好,也做到了讲练结合。其中给你提个小建议,在讲到中心论点提炼时你只给学生介绍了位置法,我们可以用两句话结合位置法来提炼可能会更加全面,根据论题找论点,根据论据来验证……”一有时间,李淑敏总会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随堂听课,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打造智慧型教师队伍,下关四中正阳校区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说课、评课质量,形成浓厚的教研风气,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在我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学校就为我安排了李淑敏老师作为我的师傅。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经常去听李老师的课,她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让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技巧和班主任管理方法,比如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怎样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等。”下关四中正阳校区教师罗燕说,“后来,我有幸加入到李老师的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工作室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通过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我学会了如何细致入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接触到众多创新且有效的教育模式。”
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是增强学校发展后劲的关键。在师徒结对活动中,李淑敏将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所得所悟无私地倾囊相授,做好“传帮带”工作。“‘传’就是‘传师德’,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帮’就是‘帮教学’,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为他们答疑解惑,使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不断进步提升。‘带’就是‘带理念’,带他们认识到教师的职责,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李淑敏说。
在班主任工作室,李淑敏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探讨活动,主要围绕教学能力提升、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及特色发展等主题。通过分享交流、访学观摩、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等方式,促进成员们各项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李淑敏介绍:“在班主任工作室中,我和成员们结合当前学生管理的新挑战和新趋势,定期组织班主任教研活动,分享成功的班级管理经验,探讨遇到的难题和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作室每一位成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
发挥名师效应,感受榜样力量。李淑敏班主任工作室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促进成员间的团结合作与探究学习,让工作室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从教18年的大理新世纪中学教师杨潞艳,目前担任高二年级班主任工作和两个班级的英语常规教学工作。在参加大理市第十六届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中,杨潞艳获得“状元”称号。
“我们每学期都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的老师非常积极地去准备、应对,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和提升机会。同时,教研团队也非常专业和用心,每周英语教研团队都进行教研活动,老师们分享教学经验、方式,互相交流、学习。”杨潞艳说。日常工作中的每一次学习和锻炼,都为杨潞艳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发展也需要学校的引领与指导。大理新世纪中学在教师培养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通过借鉴、引入与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名师、骨干教师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杨潞艳老师既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她平和温柔、幽默风趣,教学内容严谨认真,大家都很爱听她的课。”大理新世纪中学学生田睿说,“课前,杨老师会给我们安排‘Presentation’课前展示,这有利于我们的口语表达,对我们以后进入大学的学习也是一种不错的磨炼。”
每次大赛,都会有一大批新面孔在激烈的比赛中崭露头角,既为教师创造了展现风采、锻炼成长的机会,也为教师搭建了比拼教研实力的舞台。
“道德与法治课程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更希望同学们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学习到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等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并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课堂上,下关四中北校区教师樊清凤经常和同学们这样真诚交流。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她参加了大理市第八届和第十六届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两次都获得“状元”荣誉称号。樊清凤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和风趣幽默的课堂实践,能够瞬间点燃课堂氛围,通过师生双向互动实现最佳学习效果。
樊清凤说:“从新课标改革到新课堂改革,我不断地去学习基础理论,然后再联系实际教学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我自己也在总结,希望能够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同学们讲道理。思政课要求思政老师一定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让学生能听懂,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批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和尖子,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生。
下关四中北校区学生林熙彤说:“我特别喜欢樊老师,她讲课非常有趣,会非常系统地给我们讲课。她从国情板块、革命教育以及一些法治板块进行讲解,让我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
为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名师队伍,大理市按照“择优遴选一批、培育建设一批、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得到凸显。2023年,大理市认定中小学骨干教师379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每百名学生拥有一名骨干教师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教师培训体系,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累计达2.2万余人次。围绕“对标先进塑师德、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七个一”系列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持续整治师德师风突出问题,引导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践行师德规范,争做博学多才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