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长河里,无论处于什么年龄阶段,每个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藏着一份活泼可爱的童真。那无忧无虑的美好日子,那无拘无束的浪漫时光,永远都在我们的心中珍藏,尤其是阅读有关童趣的古典诗词,那童心可掬的样子就会在脑海浮现,那天真无邪的快乐就会在心头荡漾。
与现在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不同,古时候的儿童以大地为舞台,以蓝天为幕布,随意洒脱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可供他们玩耍的东西却数不胜数。古诗词中描写童趣最多的是游戏场景,比如垂钓、牧牛、斗草、扑蝶、捉蟋蟀、放风筝等,这些熟悉的场景让人倍感亲切,也表现出千百年来永远不变的纯朴童心。
钓鱼是童年最快乐的事情,这在古典诗词俯拾皆是,其中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诗云:“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此诗从形神两个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唐代诗人李郢的《南池》则另辟蹊径:“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此诗生动地刻画了一家人集体垂钓、相互配合、其乐融融的情景,让人读起来很有温馨之感。白居易的《观鱼游》诗曰:“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此诗有感于自己喂食与儿童垂钓,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不同心态的描述,于平淡中见韵味,仔细读来,颇有哲思。
牧牛对于孩子们来说,既是父母交办的一项劳动,也是自得其乐的一种游戏。“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牧竖》诗,语言清新自然、浅白如话,将牧童天真烂漫、悠然自得、调皮可爱的形象描述得情趣盎然。“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北宋黄庭坚的这首《牧童诗》,拿吹笛小牧童与长安名利客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牧童清闲恬适、不求名利的深深羡慕。宋代另一位诗人雷震的《村晚》也是写牧童的,并入选了部编版语文课本:“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曲曲乡路旁,弯弯牛背上,牧童悠扬的笛音,令多少文人墨客浮想联翩啊!
“牛儿小,牛女少,抛牛沙上斗百草。”唐代诗人贯休《春野作》中的诗句,生动描绘出小孩子欢天喜地玩斗草游戏的场景。斗草,正是古代儿童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并且这种游戏不像采莲、玩冰、扑蝶那样受到季节的限制。“懒强年少爱花狂,且伴群儿斗草忙”“今朝雨歇春泥散,剩伴儿童斗草嬉”“闲投邻父祈神社,戏入群儿斗草朋”“更就群童闲斗草,人间何处不儿嬉”“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历代诗人们不吝笔墨,也正说明“斗草”游戏的长盛不衰。
扑蝶的经典诗作当数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急走”和“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除了蝴蝶,蟋蟀也是儿童们的最爱,“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促织就是蟋蟀,孩子们被它的叫声弄得心里直痒痒的,夜深了还提着灯笼在篱笆边上到处寻觅。
古代的“风筝诗”里,孩子们更是主角,那种天真烂漫的风采,那种天马行空的秉性,令大人们羡慕不已。最有名的,当属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最有趣的,是清代文人孔尚任所写的《风筝》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因为天公不作美,放不成风筝,孩子们竟然恼怒地大骂贼老天,读来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当然,古时候孩子们的游戏远远不止这些。通过阅读这些清丽明快的古典诗词,我们既能真切地了解古代文人笔下的童真童趣,也能勾起自己对童年时光的回忆,真是意趣盎然、别有洞天呀!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