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4年5月13
星期一 第2569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喜洲锡杖泉 闲逗含羞草 彩云之南的颂歌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喜洲锡杖泉

□ 作者 尹祖泽 2024 年 05 月 13 日 星期一 阅读:14

有家乡人对我讲,喜洲锡杖泉经过修整,已经恢复了本来面目,泉水可以饮用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高兴,为家乡的这眼名泉得见天日而欢欣不已。

几年前我回到家乡,突然想起了多年不见的锡杖泉,牵挂之,于是乘兴去寻访。来到寺上村,却不见大河沟,更找不着锡杖泉了。几经寻问,才知大河沟不存在了,河埂盖满了房子。锡杖泉荒废多年,已没有人挑水饮用。我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为家乡这眼名泉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感到惋惜。但我还是不死心,一定要看看锡杖泉成啥样了?因为我是喝它的水长大的,感情笃厚。

经过村人的指路,我从两家屋檐水夹道的矮墙翻过去,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路向前走去。前行百米,一条臭水沟横亘挡道,我奋力跳过去,扒开斜坡上一人多高密不透风的野草荆棘,奋力往上爬。几经搜寻,终于在一棵大青树旁寻觅到了锡杖泉。锡杖泉被野草、藤萝缠绕覆盖,静寂地安于一隅。我扒开遮掩的藤萝往里看泉眼:只见纵横交错的蜘蛛网封住泉眼,一池浅水纹丝不动,几片枯叶飘浮其上,池壁青苔斑斑,失去往日的灵秀。面对破败不堪的锡杖泉,我万千感慨于胸。锡杖泉是一眼古泉,过去喜洲人煮茶都要用锡杖泉的水。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去锡杖泉挑水是用两只小桶,长大后用大铁桶挑,一挑十几年,时光从扁担上溜过,但锡杖泉留给我的清秀、温馨一直刻印在我的心上。

锡杖泉俗名叫“小井水”,坐落在大河沟下,出喜洲镇后往南一里多地就到。锡杖泉被一小方塔盖住,塔高二米左右,正面似门洞,泉眼就在其中。泉深一米,水面距地表三十厘米左右,蹲下用瓢即可舀。泉水清澈见底,一窝珍珠般水泡涌出,如细白沙翻滚。锡杖泉水旱不枯、涝不溢,冬暖夏凉。锡杖泉水煮的茶香甜可口,妙不可言。现在塔的上部位置不复存在,成了一座“秃塔”。

我记得塔上有一块镶嵌的碑额,长条形,大理石材质。碑额上刻有一段神话故事,我曾拜读过,大意是:相传很久以前,观音老母往大慈寺讲经,见大慈寺位置、风景尚佳,但就缺一眼泉水,于是善心一动,用锡杖叩地,即刻地陷一窟,泉水涌出。“破四旧”时碑文遭到破坏,涂上了一层石灰,最后塔顶拆毁,碑额也消失了。又据《喜洲镇志》记录:“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载,大慈寺在府城北四十五里,唐时南诏(公元738年-902年)建。内有锡杖泉,相传僧慧普者以杖卓地而泉涌出。”如果说大慈寺内有锡杖泉(现在的锡杖泉离大慈寺百米左右),那么可想而知,当时大慈寺的建筑规模大概有现在的两倍以上。而且锡杖泉也极有可能在大慈寺内,因为僧人的日常用水需要一眼泉水或一口井。由此可以断定锡杖泉与大慈寺是相关联的,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弥足珍贵,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

锡杖泉的修整、恢复,是民间热心人士集资修好的,由此可见群众对民间文化古迹保护意识的增强,这是值得赞赏的。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