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不争是好德性。
早年小学课本读过“两只羊过桥”的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白狗要过桥,黑狗也要过桥。两只狗走到桥中间,谁都不让谁,谁也不肯退。两只狗打起来,都掉到河里去了。白羊要过桥,黑羊也要过桥。两只羊走到桥中间,白羊对黑羊说:“请等一等, 我退回去, 让你先过来。”黑羊对白羊说:“谢谢你。”黑羊先过来了,白羊再过去,两只羊都过了桥。
康熙大学士张英是清朝名臣张廷玉的父亲,家人重修府邸时,因院墙与邻居吴氏发生争执,所以写信给当时在京作官的张英,要求他让当地官府帮其家人撑腰。张英收到信之后,随即回诗一首:“千里送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家人收到信之后当即决定把院墙向后退让三尺,其邻居知道后也向后退让三尺。两家之间便空出六尺,“六尺巷”因而得名。后来康熙知道了这件事,敕立牌坊以彰谦让之德。“尚书·君陈”中有句话“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忍,不争,会保持一种和谐,强争,轻则口角失德,重则战争失国。
何时该忍?何时不该忍?明朝唐寅的“百忍歌”“……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饥也忍;韩信跨下辱也忍,闵子单衣寒也忍;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不疑诬金欺也忍,张公九世百般忍;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自思忖。囫囵吞却栗棘蓬,恁时方识真根本? ”为个人小利小事可忍,为家国众人利益不能忍,底线在哪里?难以界定。
历史上朝代的消长,通常在朝廷无法维护百姓的生活时,平民百姓平时循规蹈矩,非得忍无可忍时才会反抗,朝廷的权力之争是造成百姓困苦,朝代消亡的内在因素。唐朝在安禄山之乱后,国力衰微, 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光是牛李党争就长达四十年,从经学争到政治,从科举考试吵到军事力量的争斗,国力内耗,唐朝如果能够避免党争和藩镇割据的权力之争,也许辉煌的时间能更长久。然而,从古至今,哪个时代能避免政治的争斗?斗掉和平、斗掉经济、斗掉人民的生存梦想,政治败坏、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如压缩机,压着人民的恐慌和不满情绪,就是战乱的开始。隋灭唐起,唐灭五代十国起,前朝如此,后朝依然,历史如滚轮,一再转动,一再复沓。
忍让前提在宽容,容得下别人的无理,容得下对手的挑衅,容得下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容得下新的观念,才能有活水,才是长久之道。“周易”中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广大,品物咸亨。”广阔的心胸才能兼容并蓄,才是长治久安的基础。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