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这一节日最早由凌道扬、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的清明。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3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植树节的日子从此被固定下来。
事实上,我国植树的历史极为悠久,可追溯到上古的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在驯养谷物和蔬菜的同时,也培植花草与树木,以期待姹紫嫣红和树木成材。只不过古代没有特定的植树节日,但是整个春季,都可以看成是植树期。文人墨客更是喜欢在这个季节亲手种植,并为此留下了不少的佳构妙制。
晋代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他中年弃甲归田后,亲自在田园水边栽柳,以柳为友,怡然自得,世称“田园诗人”。他在《归园田居》诗中写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他还有“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名句,更道出他对柳树花木的深情,甚至在《五柳先生传》中这样自号:“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有趣的是,胡适就曾经对陶渊明喜欢柳树感到不可思异,并写下了一首名为《陶渊明与他的五柳》的打油诗:“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同样爱柳的,还有被称为“柳痴”的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他任柳州刺史时,极力倡导植树,并亲自在柳江沿岸栽柳树,还满怀激情写下《种柳戏题诗》:“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诗人树,惭作惠化传。”他还在《种树郭橐传》中,把植树巧妙地总结为广为流传的五句话:“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严,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实际上是诗人自己种树的经验之谈。关于柳宗元种柳之事,后世诗人多有夸赞,如北宋苏东坡在《南乡子》一词中写道:“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种柳应须柳柳州。”宋元诗人徐瑞的《送从弟兰玉视牍柳州》亦云:“柳侯种柳柳江边,岁岁春风岁岁妍。”
苏东坡除了喜欢种柳,还喜欢种松、种竹、种桑等。其《戏作种松》诗云:“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可见他少年时代就喜欢种植花木。出任杭州地方官时,主持修筑全长近3公里的西湖长堤(今苏堤),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40多个品种。每逢阳春三月,堤上绿柳如烟、红桃如雾,游人漫步堤上,看晓雾中西湖苏醒,岸上花红柳绿,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心旷神怡,称之为“苏堤春晓”。苏轼有诗对此描写道:“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急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诗仙”与“诗圣”是否也喜欢植树栽花呢?李白曾偕同夫人和女儿前往山东居住,并在太白楼旁亲手栽桃,三年后在金陵(今南京)赋诗咏道:“楼东一株树,枝柳拂青烟。桃树我所栽,别来向三年。”(《寄东鲁二稚子》)异曲同工的是,杜甫也喜欢种桃,他在成都浣花溪畔营造草堂,四处向友人寻购桃苗,并在草堂周围十里广栽桃树。他向县令索取桃苗时写道:“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经其苦心经营,终使住宅面貌一新:“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狂夫》)
《礼记》有云:“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即在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古人朴素的自然认知,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之中,因此在植树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在深情吟诵“植此青绿诗意浓”的同时,更要真切领悟“德行馨香早熠然”的真谛!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