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4年3月11
星期一 第2528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金可默:海归女博士后扎根大理助力洱海保护与乡村振兴 市委党校:诵读红色书信传承优良家风 市一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华社区志愿者到大理锦鑫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学雷锋活动

第2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金可默:海归女博士后扎根大理助力洱海保护与乡村振兴

2024 年 03 月 11 日 星期一 阅读:15

她是中国农业大学洱海片区唯一一位长期驻扎的女教师,从2022年3月来到大理,她便和她种下的种子一起扎根在洱海边,用行动践行着“让洱海清,农民富”的梦想。她就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后、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人金可默。

在聆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一场号召青年教师到科技小院的讲座后,金可默决定到大理工作。在大理古生村,调研、走访、试验……金可默带领学生“摸着石头过河”,苍山洱海边、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经过不懈努力,这群外来的师生克服了“水土不服”,真正融入乡村,在田野中大展身手。

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工作是围绕“洱海科技大会战”,打响洱海水质保卫战、高值农业攻坚战、乡村振兴阵地战。经过对大理土壤、水质等情况分析、研究,2022年古生村科技小院首次开展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模式试验,通过对肥料、水分的精准调控以及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实现高产高质、绿色高值和污染减排的目标。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下,水稻亩产达808.8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31.7%,每亩增收1590元,同时肥料成本和污染负荷都显著降低。

“通过发挥专业特长、推动科技创新,经过两年的尝试,我们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在水稻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金可默告诉记者,“我们去年在整个洱海流域示范推广了2万亩,今年要在整个流域实现全覆盖,这项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绿色、减排、增产和增效。”

不仅是水稻,烟草、莴笋、蚕豆、油菜……更多绿色种植模式正在被不断探索。这些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其中女性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在洱海边驻扎的研究生有100名左右,其中有一半是女性;在教师团队中,女性教师占比也接近1/3。特别是古生村科技小院,有接近2/3的成员是女性。

同为女性,金可默看到了每一位女学生的努力和不易。“很多女同学也是非常能吃苦,5月份插秧的时候,水稻田里的水也还很冷,女同学们就穿着雨衣,站在水稻田里去做一系列科研工作。”金可默对记者说,“我们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北方过来的,随着在大理古生村的工作开展,她们逐渐与大理、与洱海建立起乡愁联结,特别是在和当地农民相处的过程中,她们的内心更加细腻,也能更好地体会到‘三农’之艰、‘三农’之苦。”

古生村科技小院还成立了党支部、妇联,开展支教、党建活动、科普宣传、电商直播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小院师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初春时节,古生村的田野间,油菜花开得正盛。金可默带着学生走在田埂上,田间的作物是“教材”、苍洱之间的旷野是“课堂”、乡村振兴是“课题”。

“我们希望能真正构建出一个洱海流域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在今年也就是科技小院驻扎在洱海流域的第三年,能推出一个在云南省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金可默表示。

记者 鲍亚颖 周 华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