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4年2月26
星期一 第2518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春天又来了 致洱海的儿女们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致洱海的儿女们

□ 作者 焰 铎 2024 年 02 月 26 日 星期一 阅读:19

从相遇到今天,将近四十年,士斌与我的关系,就像我俩这一生与妻室和家庭,越过越亲、越来越铁。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从银行跳槽成了文化界员工。顶头上司就有文化局副局长杨士斌,他小我六岁,但一见面就是领导。尔后十多年,士斌任要职于多个系统和部门,我逐渐成了文化馆、文化局负责人。2001年5月大理市第三届旅游节在明珠广场启动,士斌宣布旅游节开幕,我紧随其后宣布文艺演出开始。两人共同为大理市的发展和繁荣务实工作,成了同事。此外,两人都有锲而不舍的爱好:摄影、文学,而且都在努力把爱好变成自己喜爱的生活,先后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退休十多二十年,士斌出了两大本摄影作品,我出了四种文学专著。如今七老八十,我俩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与士斌的关系有三次递进:从领导到同事到朋友。

也是上世纪,1986年五月号《儿童文学》发表了我的小说《洱海的孩子》。到2023年,整整37年,期间这篇小说被国内十多种文本选载。此篇小说的高光时刻是1990年入选《中国儿童文学选粹》,与茅盾、老舍、冰心、郑振铎、王统照、季羡林等文学巨擘的大作集为一书,共成一册。小说开篇:“夏天的洱海,又美,又大。宽阔的海面,东处晴,西处雨。阳光老是铺不到边际,雨脚儿总是走不到尽头。晴雨交织中,彩虹从洱海弯到苍山。洱海有花,大理坝子有花,苍山有花。那彩虹,就是一只大花篮的把儿……”懵懂孩子眼里的洱海一点皮毛之美,居然能与巨擘们的旷世佳作站到一起。洱海确实美得丰厚、丰实、丰沛、丰盈,有取之不竭的丰富和丰稔。能够做洱海的孩子,是一种得天独厚的荣耀、是千载难遇的幸运。看着洱海,让我萌生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恩。

士斌为洱海拍照留影,历经半个世纪。其艰辛、跋涉、上下求索,可谓夙兴夜寐、焚膏继晷、沐风栉雨。其求真、真善、求美,又可谓毕路蓝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汝于成。更可贵之处,士斌并不单作摄影人,而是在社会人、自然人、文化人、艺术人的诸多大格局中丰富自我、广纳博采,对高原明珠和摄影艺术作了诗性、哲理、禅意的探索和思考。一幅又一幅真情实景的摄影作品,提醒和暗示大自然与人类、环境与社会、山水和人性……两者不存在此消彼长和对立斗争,而是经天纬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亲密链接,有并行不悖、趋同一致的命途和归宿。这就是士斌追求了半个世纪的“客观、真实、动情、历史”,也是他通过相机孜孜以求的“本真”和真相。士斌的作品,除了地理认知和艺术审美,还有深邃浩远的人文价值、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士斌拍摄的洱海美得立体、美得多元、美得多层次多维度多面向。洱海这位母亲,内在和外在都美得富有、美得富足、美得惊人!这是士斌五十年的功夫、修为、造化所致所获所得。

这样的书、这样的洱海、这样的作者,必然引起共鸣激起反响。文史专家吴棠先生称道洱海的“一颗印两名亭三岛四洲五湖六阁八景九曲”,历来只有条目式的简述。士斌却追根溯源,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一幅一幅拍了过来,让它们图文并茂地从历史和岁月深处活了起来、活进当下、活给未来。这些开拓性突破性的文化创举,吴老称赞为“一图胜千言”。散文家张乃光是洱海的多情赤子,他获得省级奖项的散文集《秋天的湖》,就是一名赤子对洱海的倾诉。乃光与士斌一年四季在洱海游泳,两位才子对洱海的美都有沦肌浃髓的认识。乃光称赞士斌拍摄的洱海美得平易、美得接地气,美出了草根平民的真诚、美出了奇崛和艰辛。他情不自禁大释胸中块垒:“风刮走了所有的日子,刮不走的是那蔚蓝的洱海。它是一方蓝手帕,在风中招展着,招展着,无声地,召唤着远方的世界……”大理读吧创始人、女作家又凡阅人经事颇多,深有感触:“拍照洱海的人成千上万,像士斌这样,用生命中的五十年,持续不断地观察、拍摄、记录洱海的有志之士,实为世所罕见,凤毛麟角。”三位学者和作家都热情洋溢地为此书作了序。

喜欢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三篇序文的作者都是我文学人生的挚友。吴老从不事前联系,独来独往徒步进村登六楼三次向我赠书。第四次时,他已九十岁,人没登楼留下字条:“体力弱,上下楼困难,就不面谈了……”2021年6月17日在洱海宾馆举办“双彩”(散文集《彩云不邀春也来》、小说集《彩月》)分享会,老人有恙不能到会,专程送来贺函,将他一生潜于心恭于行的两行字写成大个大个的黑体,钤了印章交我:“为故乡立风范,为岁月留品格”。仅仅过了一年零七个月不到三天,老人便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中离开了我们。乃光同士斌一样小我六岁,但在文字上是我的良师。我获得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奖的《握手》,乃光十分精准地删了最末一段。他有一段写我的文字也十分精到,他的文字功夫直到今天我仍然自愧弗如。想不到他竟先于吴老三天,也永远离开了我们。又凡的大理读吧为我举办了两次;她的《大理旅游》把士斌的白族婚宴照与我的散文《婚途》予以搭配,让我有了平生第一次文学与摄影的联姻。在大理读吧第八十五期中,我们五个人相聚了,我们之间超越性别、年龄和跨越了生和死的不离不弃,是爱洱海而结下的缘,是人在做天在看的天心和天意。士斌这部洋洋洒洒的大书,让五个人面对洱海都如面对母亲一般:敬畏、虔诚、恭谨、谦卑。

书名《洱海的样子》,既朴实、深沉、隽永,又亲切、温暖、美丽,只有“母亲”和“妈妈”的称谓才会这样。洱海的样子,就是母亲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凡母亲和妈妈的样子,都是洱海的样子。写她、画她、摄她,是她的儿女;维护她、保养她、美化她,想她、恋她、尊她、敬她,也都是她的儿女。她的儿女都会像士斌一样,用五十年,用一生,爱洱海。

而我,因吴老两行字的加持,余下不多的岁月打算悉数耗给未了的文学心事。视苍老为福、视诸病为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后,矮矮的低低的坟茔,在母墓一侧,能够看见洱海。到了另一世界也不想失去母亲们的疼爱,做母亲们永远的孩子!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