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力量。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记者就如何擦亮文化名片、助力乡村振兴,采访了市政协委员杨友泉。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只有深入乡村才能发现这些封存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是乡村振兴的定海神针。”杨友泉介绍,“前些时候,我们组织大理市作协会员40多人深入磻溪村,对磻溪村名胜古迹实地采风、访问,深入农家、学校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感触很深,也挖掘发现了磻溪村不少历史风物、故事传说,对名胜古迹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作协会员纷纷拿起笔书写所见所感,汇聚成散文集《遇见磻溪》,此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计划今年2月中旬在磻溪村召开发布会,把这颗苍洱大地上耀眼的明珠用笔墨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实际上除了磻溪村,洱海边还有不少村落都是一颗又一颗集历史、古迹、传说、风景为一体的明珠,也需要通过文学使它们熠熠闪光。”
在谈到如何用文学的形式把洱海边的村庄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杨友泉说,除了需要市作协会员的加持,还需要市文旅局和市文联牵头,排查出有潜力、有历史古迹、有传说故事、有自然风光的村庄,并要有村“两委”以及村中乡贤能人和村民代表的支持。“要深入座谈交流,建议政府给予出版经费及稿酬支持,一年一个村或者两年一个村,制作出一本本集雄文与美图为一体的精美图书,为这些村树起一块块文化丰碑,供游人和后世参阅。”杨友泉建议。
记者 朱 滢 吴 志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