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复始,岁序更新,元旦又将如期而至。“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可在古代并非指公历新年,而是特称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开篇即云:“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由于是新的一年开始,元旦一直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或录事记景,或抒怀言意,或喟叹感慨,读来既脍炙人口,又情趣盎然。
古代在元旦这天,文武百官都要入朝朝贺,南宋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中即有“元旦朝会”的相关记载,于是有大量的朝贺诗留存至今。比较早的要数南朝梁代沈约的《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八》:“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日遥。”到了三国时期,元旦宫廷贺岁之礼,庆典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隆重,有曹植《元会》诗为证:“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唐代时,宫廷迎新活动更是空前绝后,厉玄《元日观朝》为此描述云:“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聚会不仅有满朝文武,还邀请外国使臣参加,他们坐在远处看不清皇帝,只能对着那个方向叩拜。只不过大多朝贺诗都依从惯例,内容上少有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流芳百世的作品寥如星辰。
除了元旦朝贺诗,朋友之间以诗唱和也非常普遍。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了曾任内阁首辅的申行时,与诗人王穉登在元旦这天,以诗往来二十余年的趣事:“申文定相公与王伯谷相公同里同庚,为史官时即与相善,及罢相归,每元旦必然作一七言律诗以示王,王即和而答之,旋以两诗并粘壁间,直至岁除不撤。次年元旦,申再有诗及又和而揭之斋屏,旧者始除去。……凡二十一年,岁岁皆然。”
元旦这天,民间更是洋溢着祝福和喜悦。明代诗人陈献章《元旦试笔》诗云:“邻墙旋闻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翁樽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诗作展现出元旦这天,居家宴请宾客、孩子背诗诵赋、老人举杯开怀的欢快场景,生活气息浓郁的描述,犹如一幅充满动感的《贺庆图》。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诗,虽未着一字“元”或“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材,写出了人们贺岁与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语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在古代,元旦本是阖家团圆、举杯畅饮的日子,但对于那些流落他乡的文人来说,内心无疑是伤感的,滋味肯定是酸楚的。唐代诗人刘长卿在元旦这天,依然奔波在被贬往湘湖的路上,途经乡村阡陌,眼望新桃旧符,这位自诩为“五言长城”的诗人也不禁潸然泪下:“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新年作》)
在历代代歌咏元旦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当推“唐宋八大家”之首王安石的《元日》:“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寥寥28字,便将新年放爆竹、贴春联、饮美酒三种特定浓郁的喜庆民俗,刻画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诗人借此抒发了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了愉悦欢快与积极向上的精神。王相《增补重订千家诗》为此赞曰:“此诗自况其初拜相时的行君政,陈旧布新,顺始行己之政今也。”
在当代,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采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途行军的路线、方向和目的,讴歌了红军战士无坚不摧、胜利前进的革命精神,写得酣畅淋漓,读来令人振奋。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元·叶颙《己酉新正》)尽管古今“元旦”的概念有所差异,但是都代表了新的一年开始,寄托了人们对幸福未来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让我们一起来吟诗诵词过元旦!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