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大理·鱼米之乡”大理市第十六届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中式烹饪专业竞赛暨洱海鱼美食文化节圆满举行,为广大技能人才搭台唱戏,进一步提升了大理洱海鱼的知名度,展现了洱海保护取得的瞩目成绩,弘扬了大理传统美食历史文化底蕴,为我市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和更高品质文旅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
在此次大赛中,共有53名决赛选手展开激烈角逐,为大家展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通过评委们的专业评判,综合选手们的笔试和实操成绩,最终,大理海燕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厨师长连竖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本期《视野周刊》就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连竖获奖的故事。
走进海燕饭店,记者见到了连竖大厨,不善言辞的他格外腼腆,但是一说到做菜,连竖便滔滔不绝起来。
“在这次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我首先确定了参赛的菜品,然后准备食材、寻找餐具。”连竖告诉记者,“之后,经过了对整个装盘和呈现效果的一系列论证后,最终才决定要做海燕独创醉乳饼和大理海东鱼八碗这两道菜。”
“海燕独创醉乳饼是一道传统菜,食材选自民间的甜米酒和洱源的牛乳饼,并配上了四句话的对联,呈现了大理的四个景,即苍山鸟飞、洱海鱼跃、米酒醉人、乳饼飘香。”连竖介绍,“苍山鸟飞是指苍山处于横断山脉,加上著名的鸟道雄关,现在这个季节刚好是候鸟迁徙的季节,展示了苍山上有很多候鸟飞过的景象;洱海鱼跃是指前段时间洱海开海后渔歌悠扬庆丰收的场景,展现了鱼儿跳跃、渔民欢歌的盛景;米酒醉人是体现秋收了,新的稻米进仓,勤劳的白族人民酿制了甜米酒,甜香醉人;乳饼飘香,既是色泽晶莹、乳香四溢的传统美食,也传递着人们劳作一年丰收的喜悦。”
“我的另外一道参赛菜品是大理海东鱼八碗,其实它是一道组合菜,在一道菜中包含了八个口味。”连竖说,“这道菜是用一条有18斤的洱海鱼加工而成,鱼头是做成了天麻炖鱼头,中间有白族传统冻鱼、雕梅烧鱼块以及凉拌的鱼皮、鱼丸、鱼片、鱼鳞,鱼尾是选用鸡足山冷菌来烧制,非常漂亮,八个口味组合成了一道菜。”
谈到自己的厨师之路,连竖告诉记者,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回到地方后选择了学习一门手艺,然后进入了厨师行业。在厨师这个行业,他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也在不同的地方干过。因为很喜欢海燕饭店的企业文化和传承,他最终加入了海燕饭店,之后潜心钻研海燕奶奶传承下来的砂锅泥鳅、木瓜酸辣鱼等传统菜品,并用心开发新菜品,获得了不少新老顾客的欢迎和好评。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连竖还现场制作了一道菜——鱼跃龙门。他首先准备了一条宰杀好的鲤鱼,以及番茄沙司、浓缩橙汁、白醋、白糖、盐、面粉和生粉等配料。在把鱼打好花刀以后,用盐和料酒腌制10分钟,用面粉、生粉、吉士粉、清水、食用油调制成糊,给鱼挂糊后,放入七成油温的油锅里油炸定型,炸到色泽金黄、口感酥脆,就可以将鱼起锅了。之后再用番茄沙司、浓缩橙汁、白醋、白糖、淀粉、水调好糖醋汁,淋到摆好造型的鱼身上,整道鱼跃龙门就制作好了。
经过连竖的一番烹饪,鱼跃龙门这道菜品大功告成。它的造型非常形象,栩栩如生,糖醋汁橙红的颜色看上去非常喜庆大气,外层酥脆,里面的肉质鲜嫩,再加上糖醋的口味,酸酸甜甜地非常开胃。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做上这样的一道菜,会让人眼前一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参加这次大赛,我遇到了很多厨界精英,他们呈现的很多菜品都很有创意,对我也很有启发。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做好和发扬好大理白族菜,更用心地去创新,让大理的美食得到传承与创新。”连竖说。
大理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生态良好、物产丰富,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大理民族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理传统菜也在不断改良和创新。特别是一道道秀色可餐的洱海鱼美食,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这方水土孕育出的独特美食文化。
近年来,大理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精准有效、务实有力的举措,推动水质、水环境、水生态“三位一体”同步改善,水质连续三年评为“优”。结合洱海鱼类生态调控的分步实施,洱海鱼类逐渐丰富,鱼肉品质明显提升,渔业资源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大理市举办第十六届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中式烹饪专业竞赛暨洱海鱼美食文化节,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大理非遗美食文化,擦亮大理洱海鱼美食名片,同时,也鼓励广大技能人才不断提升技艺,营造了“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比赛期间,餐饮行业精英、烹饪爱好者和烹饪专业学生等53名烹饪技能人才同台比拼,收获满满,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新征程大理市职工技能人才队伍奋发有为、奋力争先的良好精神面貌。大理市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培育烹饪技能人才,出台一系列扶持餐饮行业发展壮大配套政策,推动大理市餐饮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