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青年作家李达伟18万字的长篇散文新著《苍山》,于近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迅速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与他之间有那么多说不尽的文学缘分,我忍不住停下近期的一切读写,将之一口气读完。对于达伟作品的阅读,我从来就没有感到过失望,娓娓叙事中不仅有作家独特的匠心设计,还有冷峻的观察和深层次的思考,从始至终都让人深为感佩。
开阔的创作思路,让苍山被无限放大
关于苍山,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这样:“苍山,亦称点苍山,在古籍中又有玷苍山、熊苍山、大理山之称,属喜马拉雅造山带南延部分之横断山脉云岭,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洱海之西,东经100°55′00″~100°11′30″,北纬25°34′30″~26°00′00″之间,是大理市与漾濞彝族自治县的分界山岭,山势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南北长约48千米,东西宽约18千米。”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千百年来与当地人民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滇西人民的生活场域,不是在苍山之上,就是在苍山脚下,或者就在苍山周围一道又一道的山河褶皱之中。相同的地理位置和相近的民风民情,让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有着极其相似的生活特质。所以,《苍山》里的苍山,还不仅仅是苍山,同时也是与作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滇西场域。
关于这一点,包括作家自己也在书中多次提及:“苍山,可能是我现在面对的真实的苍山,也可能是另外的山。苍山,成了一座有着形容和象征意味的山。”“村落与苍山之间的联系,让苍山成了一个大的概念。此时的苍山不只是苍山十九峰本身,苍山永远无法是山的本身。”“他的内心里生活着一座山,生活着不止一座山。”“‘苍山’这样的命名符合了我对于山的一切想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开放的眼界和胸襟,苍山在作家笔下被无限放大。而他所写到的苍山和苍山村落,以及山里和山外的人民,事实上就是作家生活的滇西场域里的一切所见。这是一种贴地行走的叙事和抒写,让人能在字里行间深切体会到大地的温度。
巧妙的匠心设计,让笔下的“苍山”以多种方式展开
在云岭大地,苍山形如屏障,气势磅礴、巍峨壮丽。不仅有苍山十九峰和苍山十八溪的绮丽秀美,还有苍山东坡和苍山西坡“隔里不同天”的多元绚烂。并且从古至今,它还是一座有着浓厚人文色彩的重要山脉。早在唐朝时期,统治着这块土地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南诏国君主就效仿中原帝王,在云南大地册封了“五岳”和“四渎”,其中的苍山就被封为“中岳”。
不可否认,数千年来整个云南的历史更迭,都与苍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苍山脚下,至今留有新石器时代的“苍山人”遗址,有天宝战争的古战场,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苍山会盟碑和元世祖平云南碑,有闻名中外的大理三塔和美丽多情的蝴蝶泉,有高原明珠洱海,有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历史遗迹,有全国最大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有数以千计的本主庙和各种心灵神祇,有抗战时期华中大学和西南联大分校的西迁遗址,有“三月街”“绕山灵”和“上刀山”等西南地区各兄弟民族相濡以沫的节庆盛会……
所以千百年来,苍山被历代文人诗客百般描摹和状写,朱元璋、杨升庵、徐霞客、李元阳、杨士云,包括近现代的中外名家埃德加·斯诺、洛克、老舍、郭沫若、罗常培、游国恩、李霖灿、于坚等。所以对于苍山的写作,是一种难度极高并且充满挑战的写作。但李达伟在这样的题材面前没有选择绕道而行,而是直面应对。他的创作别出新裁、匠心独具,仅仅从文本阅读中,我们就可以得知,对于苍山,他选用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可谓千淘万漉、吹尽狂沙。而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探访、寻觅和行走,让他找到了打开苍山的最佳方式。事实上,苍山就像一座大屏、一幅气势宏大的山水彩绘,而作家紧贴苍山中和苍山下的生活场域,用绘画、摄影、音乐、祭祀、考古、故事传说等不同方式打开苍山,为此他写到了苍山的上古岩画和近现代建筑彩绘,写到了近百年的苍山摄影,写到了被称作岁月活化石的白族洞经音乐,写到了充满神奇色彩的本主文化,写到了南诏故都太和城遗址的发掘,还影影绰绰写到了蝴蝶泉和寻访洛阳村的传说(富有诗性的文字耐人寻味,居然给人一种寻访桃花源般的优美)。而他的笔下,又有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细节描写,一次次着墨于苍山的河流、山脉、植被、岩石、色彩、虫鸟、气候、云霞、历史遗迹和各种民居建筑,从而让苍山变得更加立体多元、层次丰满。
深邃独到的思想,饱含人情冷暖的体察和对普罗众生的悲悯
李达伟的散文创作,艺术特质非常明显。特别是他那富有灵性和哲思的语言,充满了对文本的探索和演绎,同时还有细致体察背后的冷静思考。相较于他以往的作品,无论是2017年获“云南年度作家奖”的《暗世界》、2020年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大河》,还是2021年获第三届“三毛散文奖”的《记忆宫殿》,《苍山》就如同他写的这座山脉一样,显得更加沉稳和厚重。特别是相较于三年前斩获“骏马奖”的《大河》,他的叙事和语言风格已经完全迥异。《大河》抒写的怒江谷地,那是一个潮湿、炎热,有着蓬勃生命力的河谷地带,所以需要有奔腾与热烈的气势。而《苍山》不同,因为这是喜马拉雅屋檐下的苍山,是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山脉,是有着与“苍山雪”“玉带云”“望夫云”等多种奇观异景相对应的苍山,所以他的笔触似乎一下子变得有些含蓄和内敛。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绮丽的山水描绘,充满诗性和想象的场景描写,但更多的行文则充满了平静、舒慢、平缓、简约和节制。
我想这也许正是达伟的散文创作从青春期到成熟期的重要分水岭。让人充满感叹的是,作家以苍山为场,用充满悲悯的笔调,从不同角度抒写不同的苍山人生。他的笔下,不论是种地、放牧、养殖、手艺、狩猎、守磨,也无论是苍山脚下(或是苍山沿线)的制香人、扎染人、养蜂人、木雕师、彩绘师、乐师、祭师,还是自己曾经作为猎户的姑爹、放牧的父亲,以及同样作为牧人的昔日同学富生,从模糊到清晰、从抽象到具象,像极了云遮雾隐、苍苍缈缈的苍山,也像极了我们这个场域上最真实、最生活的普罗苍生。
我一直觉得,李达伟的写作,就是一种如影随形的记录和思考,是一种与他年龄甚不相符的深邃思考。虽然偶尔也会让人感觉那种生活阅历不丰而强行塞入的生硬与突兀,但毫无疑问,他笔下的世界,正是因为有这些富有深味的思想火花不断渗透,就更加凸显出他与众不同的文学智慧。包括这本《苍山》,我想这不仅是一座奇伟壮丽的山脉,还是一首贴地而行的壮美诗章。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