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州推行“六微法”,开展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升行动,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完善“微设施”。因地制宜,全州103个社区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建设诗词长廊、楹联、石刻、照片墙等“微设施”,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资源集成、文化产品创作、文化符号筛选、文化标识呈现、文化精神升华,大力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完善视觉化、符号化、功能型、体验型文化设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形化、实物化、大众化,各族群众通过参与文化建设行动,找到共同点、激发共鸣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聚焦“微服务”。全州搭建微型社区服务综合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平等社会保障、司法调解、低保救助等方面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实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双向服务”和“双向管理”,让各民族流动人口享受均等化的社会服务,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乐民的功能,确保外来流动人口“融”得进社区、做得了知心朋友、成得了和睦邻居,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搭建“微舞台”。把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和元素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室、街区、主题公园等功能,为社区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周末等时间节点,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各族群众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让各族群众、各地游客在丰富的文化生活中,畅叙邻里情,深切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创建“微联盟”。探索“企业+社区”“学校+社区”等共创共建、联创联建模式。组织社区内学校与社区外其他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开阔视野、增进交流。邀请专家、学者到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共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报告、讲座300余场;组织优秀企业举办就业培训班100余期、增设公益性岗位200余个,组织外出务工上万人。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美化“微家园”。全州持续组织开展洱海保护、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美化家园、爱护环境、“三清洁”等“环保进社区”活动上千次,开设环保宣传专栏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专栏,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环境价值观,促进各族群众“手相牵、心相连”,共同营造宜居宜业的社区生活环境。
开设“微驿站”。组建“苍洱石榴籽”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100余支,积极整合辖区内的资源力量组建“爱心联盟”,搭建“爱心食堂”,向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母婴护理、心理咨询、就业见习平台等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区氛围。
李 建 杨 栋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